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P、Q经度相差90°且均位于晨线上,P点位于北半球,则Q点一定位于赤道上或位于南半球,若Q点位于赤道上,该点地方时为6:00,那么P点地方时为0:00或12:00,则当日P点肯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根据材料中“P点当日无极昼极夜现象”可知,P点一定位于南半球。从春分日到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长逐渐变长,晨线和经线夹角逐渐增大,P点南移,同理,南半球的Q点北移。秋分日到冬至日相反,P点北移,Q点南移。因P、Q两点分别位于固定的两条经线上,不会出现东移和西移现象。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地球表面上五带的划分主导因素是(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地球表面上五带是依据热量来划分的,获得太阳辐射热最多的地区为热带,获得太阳辐射热最少的地区为南北寒带,其余地区为南北温带。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小题1】图中A 、C 、D 、E 、F 各点中,与B 点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都相同的点有几个( )
A.4 个 B.3 个 C.2 个 D.1 个
【小题2】图中线速度最大的点是( )
A.B
B.A
C.F
D.A和F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同一纬度上的点,自转线速度相同。在图中,与B 点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都相同的点只有C点。
【小题2】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图中的A、F两点位于赤道,纬度最低。
考点:地球运动。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图1和图2表示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图1 图2
图3
(1)图1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2) 该日正午时分杭州(30°N)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图3)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_,且此夹角一年中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 。
(3)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M地昼长为________。
(5) Q地对跖点是 并在下图中画出此日Q地对跖点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用折线)
参考答案:
(1)21°S,105°W (2分)
(2)39°;(1分)46°52′(1分)
(3)从南纬21°向南北两侧递减 (1分)
(4)Q地夜长大于P地夜长(1分) 16小时(1分)
(5)69°S,75°E(1分)如下图。(2分)(标出42°…1分)画出折线1分。)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太阳直射点和出现极昼或极夜的纬度之和是90度,有图可知,北半球出现极夜的纬度是北纬69度,所以90-69=21,又因北半球的出现极夜,所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所以是南纬21度,经度是据图可得,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经线,所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1°S,105°W。
(2)由第一小题得知,太阳直射在21°S,根据公式可以算出该日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39度,由此可以得出,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之间最合适的夹角为39度;由此进一步可以推出夹角一年中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为46°52′。
(3)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为自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4)此时太阳直射21°S,所以越往北黑夜越长,故Q地夜长大于P地夜长;M地昼长要先算出M地所在经线的时间为4点,说明M地此时为4点钟日出,故昼长为16小时。
(5)对跖点(也称对趾点)是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二者的经度相差180°;纬度值相等,而南北半球相反。故Q点的对趾点为69°S,75°E;此日Q地对跖点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为该地刚好出现极昼,0点钟日出,0点钟日落,12点正午太阳高度为42度。据此画出图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和晨昏线的综合判读、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变化规律、对趾点的有关知识等。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发生在太阳大气光球层的太阳活动是:
A.黑子
B.耀斑
C.太阳风
D.太阳色球爆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标志。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光球层上的黑子数目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地球运动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