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地球与地图》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六)
①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倒灌 ②山脉阻挡海洋水汽深入,气候干旱 ③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④多外流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等高线数值较大,且较为稀疏,以高原地形为主;图示地区位于波斯湾北部,以温带大陆气候为主,降水稀少,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冰雪融水,受温度季节变化的影响,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分布并非都在石油产地;图示区域降水少,水资源不足。
【小题2】从图中可以看出,盐沼所在地地势四周高、中间低洼,易积水而形成沼泽;该地地势四周高、中间低,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形成温带大陆气候,降水少,蒸发大,洼地中的盐度较高。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如图,完成问题
1.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2.如果一架飞机从A地飞往B地,最近的飞行的方向为3.如果AB所在的纬度为60度,则纬线段AB的长度为
A.正东
B.西北
C.正西
D.东南
E.一直向东
F.一直向西
G.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H.一直向东南
I.5000km
G.10000km
2500km
3000km
参考答案:1. A
2. C
3.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中是以北极为中心的极圈夜视图,地球的自转方向就应该是逆时针方向,且A B 在同一条纬线上,故借助地球自转的方向就可以判定A在B的正东方向,故选A
2.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度,因为A B 同为北半球的两点,所以从A向B飞行应该先向北飞后向南飞,在东西关系上一直都是在向西飞,故整个过程就是先西北,再西南,故选C
3.如果AB所在的纬度为60度,则纬线AB的长度=111×90×cos600=4995(千米),故选A
考点:经纬网的应用
点评:本组题涉及到经纬网上两点之间的方向的确定、最短距离的确定、距离的计算,属于经纬网的综合应用,试题本身的难度不是太大,属于中档题型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等值线图,回答问题
1.若该图表示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大洋表面盐度分布,等盐度线弯曲是洋流影响所致,则流经海区的洋流性质类型和分布规律是2.若该图表示某区域等温线,且a<b<c,则该等值线弯曲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暖流、大陆西岸
B.暖流、大陆东岸
C.寒流、大陆西岸
D.寒流、大陆东岸
E.洋流
F.地形
G.海陆分布
H.纬度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1.根据图中等盐度线弯曲的方向(即洋流的流向)可判断出该洋流从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再根据洋流分布模式可知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为暖流。故选A。
2.根据题意可得a的纬度最低,理应温度最高,但等温线a<b<c,据此判断该等值线弯曲与纬度无关。故选D。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1.关于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2.B点此时的温度为20 ℃,若只考虑海拔因素,那么甲峰与乙峰的温度分别为3.上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是
A.甲、乙两山相对高度为2470米
B.CD是山谷,EF是山脊
C.H在西南坡上,阳光充足
D.H地比B地降水多
E.15.5 ℃,14.5 ℃
F.22.5 ℃,13.5 ℃
G.22.5 ℃,14.5 ℃
H.13.5 ℃,14.5 ℃
I.101米
G.198米
298米
601米
参考答案:1. D
2. A
3.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信息,甲山海拔1150,乙山海拔1320,故两地的相对高度170米,A错误;CD处等高线“凸低为高”,为山脊;EF处等高线“凸高为低”,为山谷,B项错误;山坡的朝向应垂直于等高线指向低处,注意应用图示的指向标判断方向,故H处山坡朝向东南,C项错误;根据图示的风向,则H处位于盛行风向的迎风坡,多地形雨,而B处位于盛行风向的背风坡,降水量较少,D正确。
2.根据图示的等高线分布,B点的海拔为400米,故与甲山高差750米,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的规律计算,甲山气温较B点低4.5°C,B点与乙山的高差920米,故气温较B点低5.5°C。
3.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n-1)d≤h<(n+1)d。图示等高距为200米,陡崖处有2条等高线重合,故可计算其高差为200---600米,故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规性试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①掌握等高线“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基本原则应用;②能利用等高线分布判断坡向,并结合风向判断地形对降水量分布的影响;③掌握海拔高度的差异对气温高度的影响基本原则。④掌握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和应用。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地球上的“对住点”是指地面上经度相同、纬度的度数相等而南北方向相反的两点。据此回答题。1.上海(121°E、31°N)对住点的地理坐标是2.对于地球上的“对住点”来说,下列地理现象一定相同的是
A.121°W、31°N
B.121°W、31°S
C.121°E、31°N
D.121°E、31°S
E.地方时
F.太阳高度
G.季节
H.昼长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直接根据题意“对住点”是指地面上经度相同、纬度的度数相等而南北方向相反的两点。故(121°E、3l°N)的对住点为(121°E、3l°S)。
2.由于对住点的经度相同,故地方时相同;而南北纬相反,故季节相反;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直射点向周围递减,由于“对住点”两地经度相同、纬度的度数相等而南北方向相反,故太阳高度不同;除春秋分日,两地的昼夜长短不同。
考点:本题考查经纬度的综合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抓住题干基本信息,掌握对住点经纬度的关系,并结合经线与地方时的关系;纬度与太阳高度、季节和昼长的关系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区域生态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