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A.南岸 B.北岸 C.东岸 D.西岸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读 “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参考答案:(1)10°E;北。 本题解析:(1)根据经度的分布可知A在20?W以东30?处的经度是10°E;越向北,纬度越高,所以是北半球。(2)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递减。(3)经度变化15?,时间相差1小时。(4)本题根据经纬度判断方位。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北京、杭州等地曾受“日凌”的袭击,广播电视、通信信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据北京天文台介绍,每年的春分、秋分前后,太阳、地球和同步通信卫星将会呈一线排列。这时,通信卫星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太阳较强的电磁波辐射就会进入接收系统,干扰通信业务信号,产生所谓的“日凌”现象。读图回答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由题干信息可知,日凌是一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电磁波造成影响,该题选C。
小题2:2003年3月为春分日左右,可知为图中④处附近,故该题答案为D。
小题3:图中①处为夏至日,我国北方的白天时间比南方的白天时间长。由此可知该题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图,回答有关问题。(本题共8分,每空1分)
(1)右图所示的日期为____________,节气为____________日。
(2)右图所示的状态处于左图地球公转中______点的位置,左图中A点表示节气为__?____日。
(3)右图中b、c两处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地球公转至左图中的B点时,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左图中的____________时段。(填字母)
参考答案:(1) 12月22日(或12月21日) 冬至?(2分)?
(2) D 春分?(2分)?
(3)? b昼夜平分(昼夜长短相等) c昼长夜短?(2分)
(4)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分) ?
(5) D~A?(1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公转和晨昏线判断。(1)根据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2)根据公转轨道图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B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判断为夏至日;D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判断为冬至日,则C表示秋分日,A表示春分日。(3)右图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4)图示B位置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5°N,故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5)南半球昼长夜短,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而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时,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故判断为冬至日---春分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不同纬度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玫瑰图,回答问题。
夏至日图中四地白昼时间由长到短依次是
A.②①④③
B.④①②③
C.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①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且为90°,说明①地处于北回归线上;②地在秋分日到冬至日、冬至日到春分日之间,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说明②地地处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③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夏至日,且最大没有达到90°,最小没有达到0°,说明该地地处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④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且冬至日为0°,说明④地处于北极圈上。因此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④③①②。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因此白昼时间由长到短的顺序为④①②③。 正确答案是B。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运动的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