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2020-03-17 04:35:05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11.下图表示的是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某地气压变化情况,其中表示气旋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的曲线是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等压面图,虚线表示高度,实线为等压面,关于各点的气压值的比较,正确的是( )
 A.①高于③ B.①高于④ C.②低于① D.④高于③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位于等压面上的①和④气压相等,②在④的高空,比④气压低,①在③的高空,③比①气压高,所以,四地气压从高到低的排序为③,(①和④),②。 考点:等值线的综合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1~2题。

1、左图中受甲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是
[?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右图中⑧自然带在大陆西岸向高纬方向延伸,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洋流 B、地形 C、气候 D、海陆分布
参考答案:1、D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8分)阅读江苏省的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江苏省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材料2 江苏省资本、劳动力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比较江苏省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有何不同。(6分) (2)干旱是甲乙两地共同面临的自然灾害,请分析两地干旱时间和成因的差异。(10分) (3)说出该省的人口迁移流向。并简述对迁入地的影响(8分) (4)结合材料2描述江苏1997-2007年资本、劳动力、技术创新等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特征和差异。(6分)
参考答案: (1)7月等温线呈西北—东南走向;1月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1月比7月密集。(6分) (2)甲地春旱;甲地春季雨季来临晚,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增发旺盛;乙地夏季伏旱;乙地夏季受副高影响,降水较少、气温较高,增发旺盛。(12分) (3)由北向南。(2分)对迁入地的影响:带来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等。(6分) (4)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基本稳定在60%左右,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劳动力对江苏省经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变化比较大,近年有上升趋势;技术创新对江苏省的经济发展贡献率始终比较小。(6分)
本题解析: (1)读图,根据等温线延伸方向,可以判断7月等温线呈西北—东南走向,1月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1月比7月密集。 (2)读图,甲地属于华北平原地区,春季雨季来临晚,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增发旺盛,作物生长需水量大,形成春旱。乙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受副高影响,降水较少、气温较高,增发旺盛。形成夏季伏旱。 (3)该省的人口迁移流向是由北向南迁移。对迁入地带来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等。 (4)根据材料2图中曲线分析,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基本稳定在60%左右,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劳动力对江苏省经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变化比较大,近年有上升趋势。技术创新对江苏省的经济发展贡献率始终比较小。 考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差异及原因,人口迁移及对迁入地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1分)下图为“北半球某较大尺度区域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推断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并说明理由。(4分) (2)判断图示地区具体的内外力作用形式及形成的地貌类型。(4分) (3)由于人口增长,图中森林正在被日益扩大的耕地所取代。这一变化对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将会产生哪些影响?(3分)
参考答案: (1)温带海洋性气候(1分) 理由:位于大陆西岸;(1分) 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1分) 沿岸有暖流流经。(1分) (2)地壳运动;(1分) 形成P处陡坡、东部山地;(1分) 上游流水侵蚀形成V型谷,(1分) 下游流水沉积形成冲积平原。(1分) (3)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湖泊淤积,河口三角洲增长速度加快;(1分) 涵养水源功能减弱,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大;(1分) 陆地蒸发、蒸腾作用减弱,水循环减弱。(1分)
本题解析: (1)该地位于大陆西岸,植被为阔叶林,受西风影响,沿岸有暖流流经,为温带海洋气候。 (2)地壳运动使图中东部地区隆起形成山地和陡坡,西部形成低地;地壳隆起使流水侵蚀作用加强,在其作用下,河流上游下蚀形成V型谷,下游沉积形成冲积平原。 (3)森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被砍伐,其作用下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含量增多,湖泊和河口处泥沙淤积增多,河口三角洲增长速度加快;同时,雨季时降水汇流速度加快,河流径流量加大,下渗减少,枯水期时,河流缺少补给,径流量减小,因此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加大;森林破环还导致植物蒸腾作用减弱,水循环减弱。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综合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