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六)
A.看到日出 B.看到日落 C.正值白昼 D.正值夜晚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图中C点位于晨线上,所以太阳高度为0°,BC的纬度差为40度,太阳高度相差40°,所以此时B点的太阳高度为40°。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根据C点的地方时为12:00,BC位于同一经线上,所以B点地方时为12:00,该半球白昼时间短,B点6小时后为18:00,已经日落,所以正值夜晚。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3:C点位于晨线上,地方时为12:00,所以出现极夜现象,太阳位于正北方地平面上,A点正值日出,日出太阳位于东方,所以从正北逐渐向北偏东方向变化。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图为过M点(128°E,48°N)沿经线和纬线作相同长度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若为同一山脉,则该山脉的走向大体为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小题2:关于图中M地附近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量小,含沙量大
B.汛期只出现在夏季
C.结冰期长
D.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形图的综合分析。
小题1:以M点为参照,以东地势高、以北地势高,而这两个地势高的地区是同一座山脉,即连接①、②两点就是该山脉,则该山脉走向为西北—东南向;
小题2:从经纬度可判断M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河流结冰期长。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该图为2010年1月~2月期间,某条经线上16时的昼夜分布状况(粗线部分为夜,细线部分为昼)。A、B、C为经线上的三点,B、C两点的纬度相同。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S段全天为昼
B.NA段全天为夜
C.BC段都是昼长夜短
D.CS段有部分全天为昼
小题2:若图中A点此刻恰好就是某纬线与晨昏线的切点,B点的纬度为α,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β,则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A.90°-α-β
B.α+β-90°
C.α+90°-β
D.β+90°-α
参考答案:24、D? 25、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局部光照图的综合分析。
小题1:AS段上的赤道,有12小时白天,12小时黑夜,故A项错误;NA段A点16时正值日落,可以计算出日出为8时,故B项错误;BC段一部分在北半球,一部分在南半球, 1月~2月,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故C错。
小题2:已知B、C两点纬度相同, 则C点的纬度为α,A点此刻恰好就是某纬线与晨昏线的切点,说明α>β,所以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H=90°-(α-β),因此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β+90°-α。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北京时间2011年10月10日上午10点整,辛亥革命100周年英烈缅怀仪式在武昌阅马场隆重举行。据此回答问题。1.缅怀仪式开始时,住在英国伦敦的中国留学生看到电视现场直播的当地时间是2.缅怀仪式开始时,与北京日期相同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3.下列日期中,与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最接近的是4.从10月10日到元旦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A.10月10日2时
B.10月10日18时
C.10月9日2时
D.10月9日18时
E.二分之一
F.大于二分之一
G.三分之一
H.全部
I.3月初
G.10月底
4月初
2月中
位于南半球,向南移
位于北半球,向北移
位于南半球,先南移后北移
位于北半球,先北移后南移
参考答案:1. A
2. B
3. A
4.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时间问题计算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伦敦时间为0时区区时,较东八区区时晚8个小时。
2.北京时间为10日上午10时,则东十二区时间为10日14时,故与北京日期相同的范围占14个时区。
3.10月10日较9月23日晚约17日,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最接近的另一个日期为3月21日之前约17日。
4.10月10日在秋分日过后,冬至日之前;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到1月1日太阳直射点已经经过冬至日的南回归线向北移,但直射点始终位于南半球。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中大圆为晨昏线,M点在东西半球分界线上,P点线速度为0 km/h,图中阴影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据此完成小题。
小题1:M点纬度可能为( )
A.77°
B.66°
C.55°
D.44°
小题2:若图中日期为3日和4日,则北京时间是( )
A.3日2时40分
B.3日21时20分
C.4日2时40分
D.4日21时20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M点位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其纬度为66°34′-90°。
小题2:“P点线速度为0 km/h”说明P点是极点;“M点在东西半球分界线上”说明经线PM经度为20°W或者160°E;“阴影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说明经线PN和经线PQ是日期分界线,其中一条经线是180°(日界线),另一条经线是子夜线(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经线PM和经线PN相对,所以PN应该为160°E,那么PQ就应该是180°经线,PM就应该是子夜线,即当160°E地方时为0时(24时)时,计算120°E的地方时(北京时间),结果为21时20分。日期上,根据从PM(160°E)逆时针方向到PQ(180°)度数增大,可以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P点为北极点,那么从子夜线(PM)向东到日界线(PN)为新的一天,日期为4日,也即阴影区为4日的范围,非阴影区为3日的范围,120°E位于非阴影区,所以日期为3日。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大气的热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