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A.东北 B.正北 C.西北 D.正西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日期的分界线为地方时0点或日界线,因为图示为昼半球图,所以图中阴影和非阴影部分的界线为180°经线,且被太阳直射,为地方时12点。120°E在日界线西侧,应为5月1日8点。
【小题2】图中的最外圈太阳高度为0°,是晨昏圈,PM弧线为晨线。晨昏圈是大圆,沿晨昏圈即为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4月30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晨线的走向为东北-西南,所以,P点位于M点的东北方向。
考点:晨昏线的判读和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是正午太阳高度与昼长相关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能表示1月初赤道上的点是 ( )
A.a
B.b
C.d
D.e
【小题2】与a点相比较,e点 ( )
A.自转线速度大
B.自转角速度小
C.地转偏向力小
D.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大
【小题3】图中c点可能出现的区域是( )
A.回归线之间
B.极圈以内
C.低纬度地区
D.中纬度地区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1月初正午太阳高度大于66.5°。图中各点中,只有b点符合此特点。故选B。
【小题2】图示a点昼长为12小时,正午太阳高度为90°,表明纬度位置较低;e点昼长为24小时,正午太阳高度低于30°,表明所处纬度位置较高;与a点相比较,e点自转线速度小,地转偏向力大,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大;两者角速度相同。故选D。
【小题3】图示c点昼长略大于12小时,正午太阳高度为60°;30°纬线正午太阳高度取值范围是[46.5°,83.5°],60°纬线正午太阳高度取值范围是[16.5°,53.5°]。所以c点位于中纬度地区。故选D。
考点:地球运动的特征、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该表中所列是12月5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18分)
地点 | 甲地 | 乙地 | 丙地 | 丁地 |
白昼时间 | 5小时30分 | 9小时09分 | 12小时 | 13小时56分 |
参考答案:(1)丙丁乙甲;丁
(2)C
(3)③
(4)南;南;昼短夜长且昼变短夜变长。
本题解析:(1)本题纬度的高低根据昼长计算,离12小时差值越小,纬度越低。12月5日,南半球是昼长夜短的特征。(2)此时太阳直射于南半球,南半球是昼长夜短。(3)12月5日介于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4)太阳直射于南半球,继续南移,北半球在昼短夜长,且昼继续变短。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若图示为某日①②③④⑤五地的昼长状况,则五地中( )
A.①地与⑤地的纬度数值相等
B.②地的自转角速度大于④地
C.③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
D.①地一定位于北半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①②两地昼长夜短,位于同半球且①地纬度高于②地;45两地昼短夜长,位于同半球,且④地纬度低于⑤地;①②两地和④⑤两地位于不同半球;③地昼长为①②小时,位于赤道上。①地昼长和⑤地昼长之和为24小时,说明这两地位于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②地的自转角速度小于④地;③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
考点:昼夜长短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环境与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