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地理高频试题、高中地理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地球与地图 地球 地图: 地图的基本知识 等值线图 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 宇宙探测 人类认识的宇宙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物质循环 内力作用与地貌 大气的热状况 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运动 全球气压带 常见的天气系统 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大气的圈层结构 水的运动 陆地上水体 世界洋流分布 水资源利用 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要素 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自然带 自然对人类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 全球气候变化 资源对人类生存: 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自然灾害发生 人口与城市 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 人口性别 城市与地理环境: 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的区位因素 地域文化 生产活动 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工业生产 工业区位因素 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 交通运输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线路 交通运输布局 城市交通的特点 商业中心和国际贸易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工业化 区域农业生产 人类与地理环境 人地关系思想 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环境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荒漠化的防治 水土流失的治理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 世界分区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区域差异 东部季风区 国土整治 选修部分 宇宙与地球 太阳系和地月系 海洋地理 海洋和海岸带 海洋环境问题 海洋开发 海洋权益 旅游地理 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景观的欣赏 旅游与区域发展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文化景观 文明旅游 城乡规划 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与环境 主要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防灾与减灾 环境保护 资源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问题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 环境与发展问题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3S技术综合应用 地图与遥感 综合专题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2020-03-17 04:41:57 【

1、单选题  “双转移”战略是广东省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统称。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二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殊三角地区转移。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双转移”战略给广东带来的影响是
A.珠三角地区对劳动力需求增加
B.省内区域发展水平差距增大
C.促进了不发达地区的城市化
D.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潜力下降

小题2: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向外转移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主要是
A.转入地基础设施落后
B.转出地的产业集聚效应较弱
C.转入地环境污染严重
D.转出地的产业协作能力较弱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珠江三角洲地区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劳动力的数量要求降低,A选项错误;产业转移使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经济得以发展,扩大了就业,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所以省内区域发展水平差距减小,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为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了空间,可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发展潜力增大,D选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东西两翼、粤北山区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落后,是产业转移的阻力;转入地经济发展水平低,环境质量好,转出地的产业集聚效应强,产业协作能力强。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1:甲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
B.劳动力
C.技术
D.交通

小题2:由上图可知:
①I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②伴随着产业转移过程,Ⅱ、Ⅲ类国家环境污染可能加重?
③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I类国家?④市场是产业升级的动力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甲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产业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小题2:产业转移的方向主要是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由上图可知:I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I类国家,伴随着产业转移过程,I类国家环境污染可能加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方向及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疑难剖析】产业转移的规律和影响
1.产业转移的规律
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
首先是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是把握影响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因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如下图所示:

注:各方框位置高低不同表示同一产品的不同产业阶段。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和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如下图所示: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地区图完成问题

(1) 在此地引水灌溉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目前,该地区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为防止附近铁路被沙漠覆盖主要采取了? ___?? __?有效措施
(2)图示地区丰富的新能源资源主要有? _________?? 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地荒漠化?①在沙丘上扎设草方格状沙障(挡风墙)②种植沙生植物。
(2)风能、太阳能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
(1)干旱地区引水灌溉,容易因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重要交通线附近采取沙障固沙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措施。
(2)图示地区为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故光照强,风大。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0分)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空间分布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产业转移渐成常态。东部地区已发展成为以二、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我国三大经济圈正经历着从“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的新跨越。图甲为我国产业转移路径示意图,图乙为A经济圈某农庄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示意图。

材料二? B经济圈内某省2008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1)据图甲,概括我国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3分)
(2)据图乙,列举四项该农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4分)
(3)从材料二中看出,与中部和北部地区相比,该省南部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特点?(3分)?


参考答案:
(1)先由国外(发达国家或地区)向东部沿海转移;再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转移;现由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向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转移。(3分)
(2)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业,农业结构多样化;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温泉、垂钓、采摘、餐饮等第三产业;实行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利用地热和沼气,解决生活用能问题。(4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得4分)
(3)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大);粮食产量低。(3分)


本题解析:
(1)读图甲,根据图中产业转移的箭头判断,我国产业转移的规律是先由国外发达国家或地区,向东部沿海转移。再由我国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地区转移。现在是由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向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转移。
(2)读图乙,该农庄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业,农业结构多样化。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经济效益。发展温泉、垂钓、采摘、餐饮等第三产业,改善了产业结构。在各生产环节中,对废弃物实行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充分利用地热和沼气,解决生活用能问题,保护了生态环境。
(3)读表格数据分析,南部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说明南部经济发达。南部城市人口数量多,占南部总人口比重大,所以城市化水平高。但是南部粮食产量低,说明第一产业不占重要地位。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03年7月2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中国云南省西北部的“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三江并流”景观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横断山脉纵谷地区,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三江并流”中“三江”是指图中的(?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小题2:2000年8月19日,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三江”是指图中的(?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小题3:青藏高原地区农业的特色是(? )
①河谷农业?②绿洲农业?③阳光农业?④商品农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三江并流指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怒江、金沙江(长江上游)和澜沧江(湄公河上游)这三条大江在中国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穿过横断山脉高大的云岭、怒山、高黎贡山中幽深的峡谷,并行奔流数百千米而不交汇的自然奇观。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三江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它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发源地。三江源位于我国的青海省。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3:本题考查中国的农业分布。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太阳辐射强。所以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河谷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自然环境中的物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