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图图a是台湾-福建-湖南-四川-青海一线的地下水埋藏深度图,右图b是图a中乙地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的曲线在甲地出现明显的较低值,反映出此处2.乙区域要对E、F、G、H四个区进行绿化,选择了4种植物进行种植,测得4种植物的根深见下表,假设根部不能达到地下水位,植物就会因为缺水而死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临海,受海洋影响大
B.是阶梯分界处,受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降水量增多
C.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D.土质疏松,下渗能力强
E.①植物在E区可以良好生长
F.②植物在各个区都能种植
G.③植物在F区不能成活
H.④植物在H区会因为缺水而死亡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解答本题组要正确理解地下水埋藏深度和等地下水位线两个概念,并结合图a进行大致的区域定位,图中甲地纬度大致为北纬29度,经度东经104度,应位于四川盆地西侧的横断山区,图a中地下水埋藏深度要从纵坐标中正确解读,大致反映了海拔越高,埋藏深度越大,在甲地出现明显的较低值,反映出此处是阶梯分界处,受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降水量增多。
2.解读右图的有效信息要结合表中的数据,对四个位置的地下水最大埋藏深度进行计算估计,①植物在E区地下水深度小于1米,而其根深为1米,则①植物在E区可以良好生长。
考点:该题考查地下水的分布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题。
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E.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F.大气的反射作用——d
G.大气的吸收作用——b
H.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正确答案选A。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形成的,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可以用图1-5或图1-6表示,在此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
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地面的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大气同时向外辐射红外线,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即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云南省某地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云南西双版纳林海中的傣家村落,建筑形式是当地高脚式竹楼,这表明2.图中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是
A.竹楼这种文化事物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小
B.竹楼的材料和结构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
C.竹楼记录了当地人的意识形态
D.竹楼反映了早期社会制度
E.石林
F.湖泊
G.雪山
H.竹楼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人文景观的影响。
1.受当地高温多雨气候的影响,故形成高脚式竹楼,利用通风纳凉,故表明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
2.石林、湖泊、雪山均为自然景观。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对低层大气而言,太阳辐射几乎不能被它吸收,它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此外,地面热量输送到大气层中的方式还有两种:潜热输送和湍流输送。故本题选A。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下图,判断下列气候类型与序号相对应正确的是

A.a---热带草原气候
B.b----温带海洋性气候
C.c---热带雨林气候
D.d----亚热带季风气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读图,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a图全年高温,各月 降水量大,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是热带雨林气候。选项A错。b图气温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各月降水均匀,是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选项B对。c图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在夏季,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是热带草原气候,选项C错。d图夏季高温少雨(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选项D错。
考点: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气候类型,气候特征。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