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我国北方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连续一周观测该校旗杆的正午影长(表1)。回答问题。
表1我国北方某学校旗杆的正午影长变化(单位:米)
1.据旗杆的正午影长的变化,判断此时约是2.此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E.适宜前往南极洲观测极光
F.华北地区盛行西北风
G.非洲草原动物向北迁徙
H.北印度洋海水呈顺时针运动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表中提供的信息不难发现对我国北方地区来说旗杆的影长先变长后变短,说明太阳直射点在这一周内先南移,再北移,结合所学的地球绕日运动规律可知只有在冬至前后会出现先南移后北移的现象,故选D
2.根据上题的分析判断,在冬至日前后,我国的华北地区在亚洲高压的控制之下,盛行西北风。此时南极洲处于极昼期间,不宜去观测极光,非洲草原动物也迁移到了赤道以南的地区;北印度洋海水在东北季风的作用下,呈逆时针运动。故选B。
考点:太阳直射的季节移动与相关季节的判定
点评:本题的关键点:第一是弄清旗杆的影子越长,太阳高度越小,距太阳直射越远;第二读懂表中所反映的旗杆影子变化规律是先变长后变短,说明太阳直射点是先南移后北移。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图中Q、P是晨昏线与纬线交点。读图,回答下题。
1.当P点地方时为5:45时,Q点的地方时为2.一年中,Q、P重合点所处的纬度范围是
A.17:45
B.18:15
C.18:45
D.19:15
E.0°— 23.5°
F.23.5°— 66.5°
G.66.5°— 90°
H.0°— 90°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1.PQ位于同一条纬线上,昼长相等,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根据已知条件可以求得,Q地昼长为12小时30分钟,日落的地方时为18点15分。
2.PQ重合,表明重合点有极昼或极夜出现,因此Q、P重合点所处的纬度范围是66.5°— 90°。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读该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在图中用斜线来表示夜半球。
(2)此时正值 节气,太阳直射纬线的纬度为 ,日期为?。
(3)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是:?。全球出现极昼现象的范围是_?__?____?
(4)说出以下字母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A点:?时;C点: 时,其位于晨线还是昏线上??
(5)说出白昼的长度:B点:?小时;D点:?小时。
(6)比较B、C、D三点的自转线速度大小:?
参考答案:(1)略(2)夏至,23°26′N ,6月22日(3)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北(4)12,2,晨线
(5)12,0(6)b>c>d
本题解析:(1)晨昏线过地心与阳光相垂直,背对阳光一侧为夜半球;(2)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3)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图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北回归线,故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4)图示A点位于昼半球的平分线,故为12时。图示顺着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故C所在为晨线,晨线与赤道的交角为6点,故推理C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2点。(5)B点位于赤道,昼长为12小时。D点出现极夜,昼长24小时。(6)地球自转线速度规律: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故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示的晨昏线特征,判断节气,进一步推理时间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的计算等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该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此时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
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
D.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
E.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
F.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G.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H.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参考答案:1. A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系。
1.根据图示地球的昼夜分布,判断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故A正确。
2.图示根据地球的公转轨道位置,判断①为火星,②为金星,只有地球上有较适宜的大气层,而金星上有致密的大气,而火星上只有稀薄的大气。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中AB为晨昏线,D地所在经线两侧日期不同,C地为晨昏线与某经线的交点,且C地该日昼长为10小时。读图后完成1~2小题:

小题1:此时北京时间为:
A.2:00
B.0:00
C.14:00
D.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