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六)
A.西临南海,东临太平洋 B.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多发 C.人口主要分布在内部平原 D.盛产小麦、稻米、甘蔗等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小题1】读图可知,天气系统为台风,北半球为逆时针辐合;甲地位于台风东部,近地面风向为东南风;风速最大区域气压值约为950hpa,气压最低区域降水量为零。
【小题2】台湾岛东临太平洋西邻台湾海峡,台湾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质灾害多发,加上台湾岛位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路线上,受台风的影响;台湾岛是一个多山的海岛,人口,耕地多分布在西部的平原地区,盛产蔗糖,茶,菠萝和香蕉等。
考点:气旋,区域地理
点评:【小题1】考查台风的特点,难度较大,正确读图并获取有用信息是关键;
【小题2】属于一般知识性考查,主要考查台湾岛的自然和人文情况。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强对流天气发生突然、天气剧烈,常伴有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局部强降雨等。下列关于强对流天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多发于夏季午后
B.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发生
C.易引发城市内涝
D.华南地区多发生在冬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强对流天气指的是发生突然、天气剧烈、破坏力极强,常伴有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局部强降雨等强烈对流性灾害天气。强对流其实是空气强烈的垂直运动而导致出的天气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夏季午后的强对流天气。白天地面不断吸收太阳辐射,地面温度上升,并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减小,这时大气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出现对流运动。强对流天气在各地出现的时间不一样,南方要比北方来得早,广东的强对流天气全年都可能出现。雷雨大风多发生在春、夏、秋三季,冬季较为少见。短时强降水一年四季都可见,也以春、夏、秋三季为多。故D说法错误。
考点: 大气的垂直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七月等温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气温低于B处
B.A、B气温相同
C.A处是海洋,B处是陆地
D.A处是陆地,B处是海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图文资料判断,24°<A<28°,20°<B<24°,故AB错;7月份的中纬度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影响,海洋的温度比陆地低,故D正确。
考点:海陆热力差异导致的气温变化,等值线的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3分)读“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hPa)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气压分布状况看,此时北半球是季。该季节河南省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征是,盛行风。(6分)
(2)该季节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是。(1分)
①洪涝②寒潮③台风④泥石流
(3)A处气压名称是,形成原因是(2分)
(4)甲、乙两处中,风力较大的是处。理由是。(2分)
(5)该季节C地的盛行风向标注是否正确?。理由是。(2分)
参考答案:
(1)冬(2分)寒冷干燥(2分)西北(2分)
(2)②(1分)
(3)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1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热力原因(1分)
(4)甲(1分)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1分)
(5)否(1分)冬季该处是东北风(1分)
本题解析:
(1)该图为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依海陆热力性质差距海洋温度变化小,陆地温度变化大,从图中可见陆地为高压说明气温较低,为冬季(北半球1月)。河南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此季节的特点是寒冷干燥,行风为西北风。
(2)该季节受来自寒冷的蒙古-西伯利亚冬季风影响,我国常见的主要自然灾害是寒潮。
(3)图中A分布于亚欧大陆,冬季为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它切断了南移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之存在于海洋上(太平洋为阿留申低压、大西洋上为冰岛低压)。
(4)图示乙处等压线分布较甲处密集,则反映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故判断甲处风力较大。
(5)受亚洲高压影响南亚(C地)盛行东北风,此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考点:等压线;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是北京、上海、成都三个城市的4月5日21:00~4月6日20:00相对湿度(实际水汽量与相同温度下可能达到的最大水汽量之比)的变化图,回答1—3题。

[? ]
[? ]
[? ]
参考答案:1、B
2、A
3、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自然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