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六)
A.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e岸相连 B.a、b、c三处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 C.a河段以沉积为主,b河段以侵蚀为主 D.c河段附近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中岩层的分布可以判断岩层的沉积顺序应该是①③④⑤,②处的岩浆岩最后形成;图中褶皱和断层是先形成褶皱后断层,然后在②处的有岩浆侵入的活动;与M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华北平原是由黄河及其他河流的沉积作用共同形成的,故选C.
【小题2】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物体运动向右偏,d岸受到侵蚀,e岸受到堆积,河口附近的岛屿是更容易和e岸相连;水电站应布局在河流的上游,落差大,径流丰富,c处位于下游,水流速度慢,不适合建设水电站;a河段位于河流的上游,以侵蚀为主,b河段位于河流的中游,有落差,以侵蚀为主;a河段地势陡峭,落差大,附近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故选A.
【小题3】若图中水循环表示的是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的水循环,那么甲环节属于水汽输送,这是发生在夏、秋季节,春季是会由陆地吹向海洋;通常是用丙环节(地表径流)来表示水资源的丰歉;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由于地表径流造成的;目前人类可以对地表径流(丙环节)施加显著影响,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和河流的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图3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1、2、3、4、5、6为地层编号,表示地层由老到新。据此判断问题。
小题1:若图中①处与②处的相对高度为10米,图中所示的沙丘为流动沙丘,为了治理沙漠化应该在哪里植树种草最合适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沙丘的形态可知,该地盛行风是由西向东吹,为了阻挡沙丘的移动,从上方向植树种草。选择C项。
小题2:根据地质构造的结构可知,开采石油在背斜处,所以是在①处。选择A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属于内力作用的有?
①地壳运动?②岩浆活动?③地震?
④搬运?⑤火山喷发?⑥堆积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属于内力作用的是地壳运动(地震)、岩浆活动(火山喷发)和变质作用。搬运、堆积属于外力作用。正确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一条河流(不考虑拐弯处)其上游南岸冲刷厉害,北岸有沙洲形成,而其下游则北岸冲刷厉害,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则此河的位置和流向与图示相吻合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上游南岸冲刷厉害,北岸有沙洲形成,说明河流上游向南岸偏,水流侵蚀南岸。下游北岸冲刷厉害,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说明下游向北偏,北岸受侵蚀严重。根据图中的纬度,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可以判断。①图中北半球部分符合上游的特点,河水侵蚀南岸,下游位于南半球,侵蚀的正是北岸,与条件相符,①对。②图中上游在北半球,侵蚀南岸,符合条件,下游仍在北半球,侵蚀南岸,与条件北岸侵蚀不同,②错。③图中上游位于南半球,水流侵蚀南岸,与条件相符,下游在北半球,侵蚀北岸,与条件也相符,③对。④图中上游在南半球,侵蚀北岸,与条件不符,下游在北半球,侵蚀南岸,与条件也不符,④错。所以A对。B、C、D错。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图及材料一、二,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 下图为美国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中A处的豪雨林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温带雨林之一,在1981年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材料二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状极不规则,大致呈东西走向。它的宽度在6公里至25公里之间,平均谷深1600米,谷底宽度762米。大峡谷岩石是一幅地质画卷,由于人们从谷壁可以观察到从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各个时期的地层,因而被誉为一部“活的地质教科书”。
(1)分析说明A处有雨林分布的原因。
(2)图中B地降水量比C地明显偏多,请说明原因。
(3)请解释D附近海域渔业资源较丰富的主要原因。
(4)说出大峡谷两侧的主要岩石类型和大峡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形式。
参考答案:
(1)(4分)受暖流影响,气温较高(1分);东部山地阻挡冷空气,气温较高(1分); 受暖流和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并受地形的抬升,降水丰沛(或全年受暖流和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并受地形抬升,东部山地阻挡冷空气,水热条件能满足温带雨雨林生长)(2分)
(2)(2分)B、C两地处于30°-40°的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1分)。B 地纬度较高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1分),降水比C地多(或C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降水比B地少)
(3)(2分)该海域有涌升流,使海水底部营养盐类上泛至海洋表层,为海洋生物提供丰富的饵料。(2分)
(4)(3分)沉积岩(1分) 板块碰撞,地壳上升(1分);流水侵蚀(1分)。
本题解析:
(1)图中A处沿岸有阿拉斯加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因处在40°N至60°N的纬度范围内,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且处在迎风坡,降水丰沛,因此该地水热条件好,能满足雨林生长。
(2)据图可知:B、C 两地都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都受西风影响,只是因为纬度不同的的原因导致受西风影响时间的长短不一,造成冬季降水多少的差异。
(3)D附近海域为加利福尼亚寒流,成因为上升补偿流,使海水底部养分上泛至海洋表层,为海洋生物提供丰富的饵料。
(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该地岩石从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各个时期含有生物化石都有,属于沉积岩;沉积岩有两个特征:一是有化石,二是有层理结构。峡谷的成因可从内力的抬升作用和外力的侵蚀作用两方面来分析。
考点:气候、洋流、地质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城乡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