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A.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B.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可知,甲地位置靠北一些,应该为6月22日夏至日,月考期间的日期接近球分日,图中太阳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故应该位于乙地。
【小题2】太阳位于甲、乙时,分别为冬至日和夏至日,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冬至日是公转速度快,夏至日是公转速度慢;冬至日日地距离近,夏至日日地距离远;同一点日出范围在冬夏至日位置不相同,都位于东方,但是偏南、偏北不同。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视运动和地球运动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桂林某人在当地静止不动,从第一天见到太阳在正南天空到第二天在正南天空的时间间隔是
A.23小时56分4秒
B.大于24小时
C.一个太阳日
D.一个恒星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同一地点,两次观察到太阳的时间间隔为24小时,称为一个太阳日。
考点:太阳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当地球公转运行到近日点附近时( )
A.公转速度较快
B.公转速度较慢
C.北半球正值春季
D.南半球正值秋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依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 可知,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有关。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是固定的值,随着日地距离的变化而改变。地球在过近日点时,公转的速度快,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超过它们的平均值;地球在过远日点时,公转的速度慢,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低于它们的平均值。故选A。
考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
A.北温带
B.南温带
C.0°~23.26°N
D.0°~23.26°S
【小题2】在C→D→E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为( )
A.一直向北
B.一直向南
C.先向南再向北
D.先向北再向南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地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而且在12月22日前后,所以该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
【小题2】在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太阳直射该地,所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D处太阳直射点最南(冬至日),所以太阳直射点先向南再向北。
考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中甲、丙在晨昏线上,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回答问题。
【小题1】对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长
②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达90°
③乙、丁两地自转速度相同
④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小题2】此时,下列各地情况可信的是( )
①烟台市(约37.32°N,121.24°E)的中学生正在上学路上
②雅库茨克(约62°N,130°E)已是白昼
③烟台市正处于小麦播种季节
④澳大利亚某地房屋朝北窗户阳光射入室内面积接近一年中最大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的综合判断。
【小题1】因为此时甲、丙在晨线上,并且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这就充分说明了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也就是说甲、丙所在的晨线右侧地区是昼半球;故甲地的昼长大于乙地;甲地在25°N上,而太阳直射北半球的最北界线是23°26′N,因此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可能达90°;因为此时北半球是夏季,因此北半球是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而南半球是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赤道上是终年昼夜平分,因此乙丙丁三地的夜长是乙>丙>丁;由于甲和丙在晨线上,因此日出时间是相同的,而此时乙还在夜半球,显然其日出时间要晚些,故①③正确。
【小题2】丙点此时是6点,太阳直射点也就是12点所在的经度位置是在丙点以东90°的地方。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70°W,那么此时的北京时间是次日的0:40(因为此时70°W是当日12时,70°W在西五区,而北京时间在东八区,两者时间相差13小时,即北京时间是次日0时40分左右。)显然①答案错误;根据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判断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而烟台小麦播种在秋季;故③错误。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农业生产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