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A、B、C三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向右偏转,南岸侵蚀,北岸堆积,河口的岛屿将可能与北侧的河岸连接起来;B图为沙丘,风向是从沙丘的缓坡吹向陡坡,应为东风;C图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属于向斜,是储水构造,但地貌是因中间岩层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而两翼岩石长期受到外力的侵蚀形成的。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参考答案:
(1)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内能易于释放。(2分)
(2)混合农业(2分);限制性自然条件为水源(2分)。
(3)B(2分)
(4)西北——东南(2分);洋流(2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分
本题解析:
(1)据图可知甲岛为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多火山地震应从板块构造理论去解释。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2)从图中可知,乙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即为该国墨累达令盆地处的混合农业区,由于该区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所以水源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所以本国实行东水西调工程即雪河水利计划。
(3)根据东侧20℃和24℃两条等温线在海陆上的弯曲特征,等温线在海洋上向低纬度及气温高值区弯曲,凸高为低,说明此季节大陆的温度高于同纬度海洋的温度,所以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
印度半岛为东北季风,堪培拉为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弗里曼特尔港地处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所以该季节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炎热干燥。故B正确。
(4)等温线的走向可直接从图中得出,影响因素应从纬度、海陆分布、地形、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如果等温线与纬度方向基本一致,则影响因素为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如果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则影响因素为海陆分布或海洋影响程度不同;若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则影响因素为地形、地势;若等温线闭合,则影响因素为山峰(低温)、盆地(高温)、城市热岛效应(高温)等因素。改图中24℃等温线西侧海洋上向低纬度高温区弯曲,说明海洋气温比同纬度大陆气温低,原因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以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考点:考查区域的自然和经济地理特征,以及等值线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处是向斜
B.从①到③,岩层由新到老
C.A成山谷,主要是受外力侵蚀作用的结果
D.A、B两处比较,在B处修建地铁隧洞更合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所以A为背斜,B为向斜。背斜中间岩层老,①处岩层老,背斜顶部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背斜适合修建隧道。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依据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描述该地区地形的基本特征。(2分)
(2)与B河相比,说明A河水文特征及其成因。(4分)
(3)概括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征。(2分)
(4)该地区景观独特,是侏罗纪江南翼龙化石的发现地;山中瀑布美不胜收,峰下江水弯曲,状如“九龙戏珠”。根据材料,分别指出该地区地质作用的主要外力表现形式。(2分)
参考答案:
(1)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或西部高、北部高)、东南低。(4分)
(2)A河流量大,水量稳定,流域面积较大(上游有支流补给),有湖泊调节水量。(4分)
(3)主要分布在沿河流,地势低平(谷地)、沿海岸的地区。(2分)
(4)流水侵蚀、流水沉积(2分)
本题解析:
(1)地形特征的描述方法,主要包括地形种类和地势特征两方面。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河流水文特征包括:水位、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汛期长短;含沙量大小;有无结冰期;河水流速大小;水能资源是否丰富。A河流域面积较大、有湖泊调节水量。所以河流量大、水量稳定。
(3)据图可知:图中居民点主要分布在沿河流、地势低平的谷地、沿海岸的地区。
(4)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形态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重力能等,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它将高山削平,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该地区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外力作用表现为流水侵蚀和流水沉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水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太阳对地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