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六)
A.缓解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减少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压力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桂、贵、苏、粤四省区老年人口比重与同期全国老年人口比重平均水平差值百分比图”据此完成小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1990年时,广西、贵州经济相对落后,当地自然增长率较高。所以当地老年人口比重与同期全国老年人口比重平均水平差值是负数;江苏、广东经济发达,居民人均寿命长。老年人口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随着时的推移到2050年时我国整体进入老龄化社会,生育率下降。广西、贵州等地原先的儿童、青壮年已成为老年人而当地儿童、青壮年的基数下降,导致当地老龄化水平较高。江苏、广东经济发达省份一直遵循原有自然增长趋势,反而老龄化水平不如广西、贵州高。结合分析可推知导致图中变化趋势的主导因素就是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小题2:农村和欠发达省份经济落后,家庭赡养老人能力弱。针对日趋严峻的老龄化问题,政府减轻家庭、个人的负担建立完善社会养老体系势在必行。
点评:本题通过个别省份老年人口比重与同期全国老年人口比重平均水平差值百分比来考查我国老龄化现象及解决措施。由于计划生育及生育观念的转变我国成为唯一一个进入老龄化的发展中国家,未富先老对社会发展是个严峻的考验,对此除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外,建立、完善养老体系尤为重要,尤其是农村和欠发达省份。解题关键是明确四省老年人口比重存在差异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北京学生李明在做课题《调查家族人口的增长和迁移》时,发现家族成员先后迁移了几个地点:爷爷在年轻时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工作并定居;爸爸为了寻找好的工作,移居北京;叔叔求学移民美国。
分析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爷爷的迁移属于(4分)(双选)?(?)
A.自发迁移
B.政治因素迁移
C.经济因素迁移
D.有组织的国内人口迁移
(2)我国改革开放后,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是什么?对迁出地和迁入地有什么影响?(各2分)
流向:?
对迁出地的影响 ?
对迁入地的影响?
参考答案:BD?
由农村到城市 由内地到沿海
对迁出地的影响:加强了与外界社会的科技、经济、文化、思想的联系,环境人地矛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人才外流
对迁入地的影响: 提供了劳动力和人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给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和环境带来压力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新西兰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岛国。面积约26.8万平方公里。首都为惠灵顿,奥克兰是新西兰第一大城市,全国工业、商业和经济贸易中心。2007年奥克兰被评为世界最佳居住城市第五名;奥克兰人口150万,占新西兰全国人口的33﹪。在2006年到2013年间,新西兰人口增加约21.4万人,其中奥克兰地区就增加约11万人,下图为新西兰地图。
(1)根据图分析甲岛的地形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2)新西兰是世界上畜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据材料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人口四个方面简述新西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8分)
(3)假设你是奥克兰市民,你是否赞成奥克兰大量迁入外来人口,并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西北部为山地、东南部为平原;西北高、东南低;河流大致自西北向东南流(或山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6分)
(2)位于南半球,(1分)农产品生产与供应与北半球具有季节互补性(1分);国土大部分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为多汁牧草生长提供了热量和水分条件;(2分)多山地和丘陵,(2分)地广人稀,天然牧场广布,经营规模大(2分)。
(3)赞成:大量人口迁入为奥克兰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不赞成:大量人口迁入为奥克兰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对就业、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可能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出现(答案合理可能酌情给分)(观点给2分,理由给6分,结论与理由一致,且要有理由支持,只有结论不给分)
本题解析:
(1)读图,根据图中河流的分布与流向分析,河流多自西北流向东南,所以甲岛西北部为山地、东南部为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根据图中纬度判断,国土大部分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为多汁牧草生长提供了热量和水分条件。新西兰位于南半球,农产品生产与供应与北半球具有季节互补性。该国境内多山地和丘陵,地广人稀,天然牧场广布,有利于畜牧业发展,畜牧业经营规模大。
(3)开放题,只要言之有理,便可得分。新西兰是发达国家,大量人口迁入为奥克兰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所以持赞成的观点。
不赞成:大量人口迁入为奥克兰,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对就业、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可能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出现,所以不赞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环境与环境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