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题《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2020-03-17 05:18:05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2013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举办了我国民居摄影展活动,下图是读者拍摄的我国两个地区的民居照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丽江民居比蒙古包的防雨耐水性差 B.丽江民居比蒙古包的防风保暖性好 C.蒙古包所在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小 D.蒙古包是当地牧民永久居住的住所
| 小题2:解决图10所在地区居民生活能源问题的最合理措施是 A.建风力发电站 B.建造沼气池 C.营造薪炭林 D.割草拾柴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丽江民居为固定建筑防雨耐水性比流动性建筑蒙古包的强,故A、D错;丽江民居为南方民居,由于南方气候湿热,所以丽江民居要求通风透气性能好, B错误;蒙古包自然环境较差,生态环境较脆弱,故环境人口容量小,C正确。 小题2:内蒙古地区由于风力不稳定,建风力发电站不是最合理的措施;营造薪炭林、割草拾柴容易破坏草原最弱的生态坏境,故本题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具有较大的确定性 B.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 C.我国合理的环境人口容量是16亿 D.环境人口容量与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资源因素、科学技术因素、对外开放程度、综合生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地方的环境人口容量,与自然资源拥有量成正向关系,与科学技术水平成正向关系,与地区居民的综合生活水平成反向关系。定义中有基本明确表示,一个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不仅仅取决于本地的自然资源,还与本地获得外来资源的能力有关。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所以A错误。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故B错误。我国我国目前人口为13亿,环境人口容量为16亿,合理的环境人口容量即人口合理容量为8—9亿,故C是错误的;排除A、B、C三项错误,D项为正确选项。 点评:该题难度较小,考查同学们对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的认知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在“人类与环境关系协调发展示意图”中,数码①~④表示的含义依次是
 A.①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②人口增长速度适中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B.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②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③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C.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②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④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D.①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②人类社会不断发展③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④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生产规模适当→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环境质量不断提高→③人类社会不断发展;②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③人类社会不断发展;②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生产活动符合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环境质量不断提高→③人类社会不断发展。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我国的青藏地区根据土地生产潜力,估计可承载人口1 000万,这个数值不具有? (? ) A.警戒性 B.相对性 C.确定性 D.临界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特征。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也就是能够承受的人口数量的极限,是一个警戒值。是一个相对确定值。不具有确定性,只具有相对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是(? ) A.消费水平 B.社会发展水平 C.科技水平 D.资源数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状况则是影响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消费水平越高,人均消费的资源越多,则环境人口容量越小;说明两者呈负相关。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