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题《地图》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A.甲地入秋日期等值线非常密集是因为该地纬度低 B.乙地成为无夏区是因为海拔高 C.丙地成为无夏区完全是因为纬度高 D.济南入秋比郑州晚是因为其海拔比郑州低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图中入秋日期南方迟,北方早,是因为纬度的差异;青藏高原为无夏区,是因为地形的原因;沿海地区入秋时间和同纬度地区比稍迟,是因为海陆位置因素,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①②⑤。
【小题2】甲地入秋日期等值线非常密集是因为海拔高度变化大,所以入秋日期变化大;丙地区为大兴安岭地区,无夏区形成原因除纬度高外还因为地势较高;济南入秋比郑州晚是因为其接近海洋;而乙地位于青藏高原,无夏区形成的原因是海拔高,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根据纵波和横波的传播规律,可以应用于
A.找石油
B.找铁矿
C.找金矿
D.找煤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全年盛行东北信风
B.②地为热带草原气候
C.③地受飓风的影响较大
D.④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小题3】当北京时间19:30时,①地刚好日出,该日②地的昼长是
A.11小时40分
B.12小时20分
C.13小时
D.15小时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区域为中美洲,东部水域为墨西哥湾,墨西哥湾为世界主要石油产区之一,①处临近墨西哥湾,且海拔低,还有资源丰富,所以选A项正确。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①处位于尤卡坦半岛,纬度10°-20°之间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因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①、②处夏季受赤道低压影响,降水多,冬季受东北信风影响,降水少,A错,B正确;③处海拔高,位于太平洋东岸,不会有有飓风影响,C错;④处为热带草原气候,D错。
【小题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同一纬线上昼夜长短相同。①②位于同一纬线上,昼夜长短相同;结合题意,北京时间(120°E)19:30分时,①(90°W)地刚好日出,根据东加西减原则,①地此时日出为5:30分,日出时间=12-1/2昼长,故①地昼长为13小时,即②地昼长为13小时,所以选C项。 .
考点:区域定位;气候特征判断;时间计算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安徽省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安徽省是全国主要产棉省份之一,目前全省棉花年平均种植面积为550万亩,年均生产棉花35万吨,形成了皖北、沿江和江淮之间三大棉区,其中淮北棉区种植面积逐渐萎缩。
材料三:淮北市是一座坐落在皖北,缘煤而建,因煤而兴的能源城市。不识淮北的人,脑海里会简单地联想褐黑色的煤炭、灰色的工业建筑,构筑起“天上布满尘埃,地上流淌泥水”的黑煤城图景。
(1)分析流水作用在皖南和皖北地区的主要差异及主要地貌类型,并说出原因(12分)
(2)根据所学知识,简述皖北地区商品棉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6分)
(3)“缘煤而建、因煤而兴”的淮北市正面临经济转型的问题。请你为淮北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8分)
参考答案:
(1) ① 皖南地区流水作用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2分) 主要形成沟谷等流水侵蚀地貌(2分);原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2分)② 皖北地区流水作用以堆积作用为主,(2分)主要形成冲积平原等流水沉积地貌;(2分)原因:地形以平原为主(2分)
(2) ①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2分);②易受寒潮影响,产生低温冻害(2分);③低洼地,易产生土壤盐碱化等(2分)。
(3) 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②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④改善投资环境,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等。(答4点、合理即可,8分)
本题解析:
(1)流水作用主要有侵蚀、搬运、沉积等,在不同地形区表现有差异。在地形崎岖不平的山地丘陵地区,因流速较快,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多形成流水侵蚀地貌,比如沟谷、峡谷、瀑布等;而在地形平坦地区,因流速变缓,主要表现为沉积,多形成冲积平原等。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皖南地区海拔较高,等高线密集,多丘陵山地地形,而皖北地区等高线稀疏,海拔较低,多平原地形。
(2)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通常从光照、热量、水分、土壤、地形等方面考虑,再结合具体的农作物特性进行分析。棉花对光照、温度等要求较高,皖北地区主要位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变化较大,光照条件较差,旱涝灾害多发,本地为平原地形,北临华北平原,冬季的寒潮对其影响较大,地势的低洼,易产生土壤盐碱化等这些因素都在影响该地的商品棉生产。
(3)淮北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随着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的枯竭,该市的经济发展面临困境。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看,该市必须经济转型,即改变只依赖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为经济支柱的局面,经济结构的多元化是经济转型的着眼点。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大气运动》高频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