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二)
A.地势中间高,东西两侧低 B.降水东部多,西部少 C.东部河网密布 D.东部地形较缓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由于a与b温差为7℃,图中任意两相邻等温线之间相差7℃,图中有一条已知等温线为-5℃,则与山顶相邻的最近一条等温线的值应比-5℃还要低7℃,故为-12℃,则山顶的气温取值范围为(-19℃,-12℃),而甲地一月均温为7℃,故甲与山顶的温差为(19℃,26℃),由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可知相对高度:△h1÷100×0.6=19,△h1=3167m;
△h2÷100×0.6=26,△h2=4367m,故甲与山峰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3167,4367),与之符合的答案只有B。
【小题2】河流发育的长度与地形坡度有关:坡度越缓越长,坡度越陡则越短。故选D。
考点:相对高度的求法及河流长短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甲图为我国某区域图,乙图为甲图中山地的气温、降水与高度的关系。
【小题1】甲图中山峰最可能位于( )
A.天山山脉
B.祁连山脉
C.横断山脉
D.长白山脉
【小题2】乙图年降水量最多的地点的海拔及气温年较差约为( )
A.930米 10℃
B.2 900米 10℃
C.2900米 35℃
D.930米 35℃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中经纬度和山脉走向可判断,该山脉为横断山脉,故C正确。
【小题2】读图中年降水量线可知最高峰值出现在海拔2900-3000米处,该处7月气温和1月气温差为10℃,故B正确。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区域中国地理。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2010年7月,我国华北地区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华北、黄淮、长江中下游、华南、贵州、四川以及陕西中南部,日最高气温达到39℃左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造成上述罕见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 )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小题2:华北地区历史上多发旱灾的原因是 ( )
A.夏季太阳高度大,蒸发量大
B.地形多低山丘陵
C.位于季风区,降水不稳定
D.北方冷高压控制时间长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气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反气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受其控制,天气晴朗干燥;暖锋过境,会形成连续性降水;冷锋过境,形成大风、降温、降水天气,故B正确。
小题2: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进退规律影响,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又由于夏季风进退异常,造成降水年际变化大,使旱涝灾害频繁,故C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8分)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下图为沿北纬60°线所作的某月平均气温和气压水平分布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为世界某地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虚线表示航海线)
读材料一回答:
(1)由图可知,0度经线附近气温最高,这是因为受 的影响;东经120度气温最低原因是 。(4分)
(2)b地所在的气压中心名称是 ,受它影响,此时印度半岛吹 季风。(4分)
(3)图中两条曲线的相关性为 。(2分)
读材料二回答:
(4)P点的气压值为 。(2分)
(5)此日,O和P两地风力大小差别大,其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6)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海轮从M点向N点航行,天气将如何发生变化?(从降雨、气温、风向等三方面简要分析)(6分)
(7)简述图中甲河下游多发生洪水灾害的自然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洋流(或北大西洋暖流) 处在寒冷大陆的内部,且海拔较高,是冷空气的源地(4分)
(2)亚洲高压(蒙古高压) 东北(4分)
(3)呈负相关(气温越低,气压越高)(2分)
(4)1000Hpa(2分)
(5)P地的风力比O地大(2分) P点的气压梯度大于O点(等压线疏密判断)(2分); P点海洋表面,摩擦力小于O点。(2分)
(6)降雨:晴→雨→晴→雨→晴(2分);气温:冷→暖→冷(2分);风向:偏西风→西南风→东南风(2分)
(7)甲河为海河,海河流域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海河流域水系呈“扇形”,干支流同时进入汛期,支流水位猛涨;海河下游泥沙淤积,泄洪不畅。(每点2分,共4分)
本题解析:
(1)读材料一图,沿北纬60°纬线,0度经线位于欧洲西部,附近气温最高,这是因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东经120度与60°N交点处在寒冷大陆的内部,且海拔较高,是冷空气的源地。所以气温最低。
(2)结合前面分析的经纬度,b地所在的气压中心名称是亚洲高压,或叫蒙古高压。此时北半球是冬季,印度半岛吹东北季风。
(3)图中两曲线气温、气压高低正好相反,气温越低,气压越高,呈负相关。
(4)根据材料二图分析,P点所在天气系统是锋面气旋,P应是低压中心。根据等值线递变规律,图中等压距是5hpa,可以推测出P点的气压值是1000Hpa。
(5)读图,根据等压线疏密判断,P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大于O点, P点位于海洋表面,摩擦力小于O点。所以P地的风力比O地大。
(6)读图,某海轮从M点向N点航行,先穿过冷锋,冷锋降雨在锋后。后经过暖锋,暖锋降水在锋前。所以将是晴→雨→晴→雨→晴。气温将冷→暖→冷变化。风向由偏西风→西南风→东南风变化。
(7)图中甲河为海河,海河流域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海河流域水系呈“扇形”,干支流同时进入汛期,支流水位猛涨。海河下游地势平缓,泥沙淤积,泄洪不畅。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等值线图,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区域自然灾害及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在图中B、D位置上分别用箭头表示各风带风向
(2)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名称:
A B C
D E
(3)图中甲、乙、丙代表的环流名称:
甲 乙 丙
(4)全球共有 个气压带和 个风带。
参考答案:(1)画图略
(2) 赤道低压带 东北信风 副热带高压 西风 副极地低压带
(3)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4)7 6
本题解析:(1)根据0°附近为赤道低压带;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60°附近为副极地低压带分布,风向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可画出风向箭头。(2)根据图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位置可判断,A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压带;B位于北半球低纬地区的风向为东北信风。C位于30°附近,为副热带高压带;D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判断为盛行西风带;E位于60°附近,为副极地低压带。(3)根据环流分布的纬度位置判断,甲为低纬环流;乙为中纬环流;丙为高纬环流。(4)结合图示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南半球一致的原则,故判断全球共7个气压带;6个风带。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难度一般。本题还可结合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的影响等方面考查。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地壳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