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八)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经过西风从中亚地区搬运过来的,在此地沉积而形成;黄土土质疏松,加上该地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天气,因此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形成表面千沟万壑的形态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
小题1:该地岩石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在石灰岩形成后,地上河侵蚀岩石形成漏斗,成为地下河,因此先后顺序为④①③。
小题1:石灰岩地区土壤易被侵蚀,土层薄,肥力低。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某中学生夏令营到我国南方进行野外考察,区域主要包括图5中甲、乙、丙、丁四地。读图回答题。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我国南方地区夏季的日出方向为东北方向;A项错误。由于地势越高,气压越低,故B项正确。我国南方地区纬度位置不可能为42°N;C项错误。南方地区夏季约2000多米的山上,不可能结冰。D项错误。
小题2:我国南方地区位于湿润,湖泊多为外流湖,为淡水湖;浅唱 smile说明错误。乙地位于山地进入平原地区的交界处,流水沉积而形成冲积扇;故荷芠映冰说法可信。丙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岩石破碎正确,看有泉水出露不可信;故会吹泡泡的泡说法错误。常绿硬叶林为地中海气候的典型植被,我国没有该种气候类型;花蝴蝶说法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材料中:时间、地理位置和岩层的变形和变位等信息,并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地质构造的判断等内容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亚欧大陆中部植被水平分布与气候条件(可能蒸发量、生长季、辐照度、年降水量,单位分别是毫米、天、千卡/平方厘米·年、毫米)的关系示意图”,回答小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线的含义依次是? ( )
A.年降水量、可能蒸发量、生长季、辐照度
B.辐照度、生长季、可能蒸发量、年降水量
C.年降水量、生长季、可能蒸发量、辐照度
D.可能蒸发量、辐照度、生长季、年降水量
小题2:图中所示荒漠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
A.副热带高压控制
B.深居内陆,距海远
C.海拔高,山地围绕
D.纬度低,蒸发旺盛
小题3:自然状况下图示Q地的典型土壤比R地的典型土壤? ( )
A.土层更加深厚
B.冻结时间更长
C.有机质含量更低
D.不容易发生沙化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中植被的分布可判断有森林分布的区域为降水量较大的区域,有荒漠分布的区域为降水量较小的区域,据此判断①为年降水量。②③④的变化趋势相同,结合材料中所给的单位及曲线上所标注的数值可知②为可能蒸发量,③为生长季,④为辐照度。
小题2:图示荒漠为温带荒漠,由于该地深居内陆,距海洋远,水汽难以到达。故该地荒漠的形成主要是由其海陆位置决定的。
小题3:自然状况下,土壤中的有机质主要来自当地生态系统中植物的凋落物、死亡的植物体及根系。R地植被是森林,Q地植被是草原,故Q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R地低。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图,完成题。?
小题1:四幅地质构造图中,属于褶皱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小题2:四幅地质构造图中,有地堑、向斜山景观的分别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小题3:有关火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喷发一定会形成大理岩
B.日本的富士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C.火山是由岩浆逐渐冷却堆积而成的
D.岩浆岩不能转化为其他岩石,只能转化为岩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褶皱是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的,符合的是①③。正确答案选D。
小题2: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下沉的是地堑。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反而成为山岭。正确答案选C。
小题3:火山喷发形成的是侵入岩或喷出岩;日本的富士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是由板块挤压而形成的;岩浆岩既可以转化为岩浆,也可以转化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正确答案选B。
地质构造
对地形的影响
实践意义
褶皱
一般: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特殊:背斜顶部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
向斜盆地中多地下水
断层
大的断层常形成谷地或陡崖。如庐山、泰山、东非大裂谷
隧道、水库选址尽量要避开断层
?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地球》考点巩固(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