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试卷《地球》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六)
2020-03-17 05:36:25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地球公转轨道上画出公转的方向。
 (2)广东省汕头市有一口井正好位于北回归线上,当阳光直射井底时,地球位于图中 _________点附近(填字母,下同)。 (3)图中_________点表示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地球从A点运行到C点的过程中,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 (4)当全球极昼、极夜范围达到最大时,地球应位于_________点或_________点。 (5)当地球从C点运行到F点时,杭州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1)略 (2)A (3)B;先逐渐变慢,到B点时公转速度最慢,再逐渐加快 (4)A;D (5)地球公转从C到D过程中,杭州昼渐短、夜渐长;到D时,昼最短、夜最长;从C到F过程中,昼渐长、夜渐短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2011年5月26日,云南首个太阳能光伏并网实验示范电站一期项目在昆明石林县(约103°E,24°N)正式投产发电。据此完成小题。
1.下列属于该地区开发利用太阳能的不利条件是2.若太阳能集热板可灵活调整朝向和倾角,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一天中,该电站太阳能集热板的朝向变化正确的是 A.雨日较少,日照时间长 B.石漠化土地面积广大 C.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 D.山地、丘陵面积广大 E.春分日——先朝东,后朝南,再朝西 F.夏至日——先朝东南,后朝南,再朝西南 G.秋分日——先朝东,后朝北,再朝西 H.冬至日——先朝东北,后朝北,再朝西北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太阳能资源的开发的主要有利条件是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光照强,故AC错误;而石漠化土地面积广大与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关系不大,B错误;由于地形崎岖,故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开发太阳能资源的工程量加大,故选D项。 2.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太阳能,发电集热板应始终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春分日,日出正东、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天空;日落正西,故A项正确;夏至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日出东北、正午正南;日落西北,B错误;秋分日的太阳视运动与春分日一致,C错误;冬至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日出东南、正午正南、日落西南方向,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太阳视运动的综合应用。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学生不仅要掌握影响年太阳辐射的主要影响因素,还需要结合题意,准确判断我国的日出、日落方向的季节变化规律,利用太阳视运动的图示分析更直观。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图1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2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昆仑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南极点
| 小题2:我国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2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
小题3:图中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的是
A.①到② ? B.②到③? C③到④ ? D.④到①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
小题1: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故自转线速度最大为纬度最低,长城站位于极圈以外。
小题2: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已经过了冬至日位置,故接近④位置。
小题3:地球公转速度最慢为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最快为近日点1月初,故从②到③过程中,公转速度逐渐加快。选B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北半球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曲线,a、b、c、d表示二分、二至日,且甲地纬度高于乙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表示甲地的曲线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两分日,任何地方的昼长时间都是12小时,所以②③表示昼长曲线,①④表示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甲地纬度高于乙地,所以甲的昼长一年中的变化幅度都比乙地大。所以在②③?中选②。在②这根线可以看出甲地有24小时的昼长,说明有极昼极夜现象,因此就有正午太阳高度为0的时候,所以选④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一艘轮船于当地区时2009年9月28日6点,航行10分钟后越过18°0经线,则船所在的区时不可能是 (? )
A.28日6﹕10
B.27日6﹕10
C.29日6﹕10
D.26日6﹕10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180°有可能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有可能不是国际日期变更线,如果不是日期变更线,则时间28日6﹕10。若以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为27日6﹕10,若自东向西经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为29日6﹕10。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