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的 B.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形成的 C.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形成的 D.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形成的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判断,图示区域为南太平洋及其东岸部分地区,图示地区的山脉位于南美洲西部,应是安第斯山脉。故选C。
【小题2】 该地区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根据板块的分布和运动可知,是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故选D。
【小题3】从成因来分析,a处洋流是在东南信风(离岸风)和海水的连续性要求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补偿流,既有水平补偿又有上升补偿,水平方向补偿赤道地区水的流失。所以a洋流向西北流向赤道,b洋流上升补偿表层海水。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4分)
(1)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岩石中的 岩,试说明理由。(2分)
(2)岩石A、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 岩。(1分)
(3)比较A、B地层形成时间的早晚。(1分)
参考答案:
(1)沉积 该岩层具有层理构造。(4分)
(2)变质(2分)
(3)A地层形成年代早于B地层。(2分)
本题解析:
(1)读图,可以看出A处岩石岩层具有清晰的层理构造。可以判断为沉积岩,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标志。
(2)图中B岩层是岩浆冷却凝固成的岩浆岩,炽热岩浆与沉积岩接触,可能使沉积岩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3)在岩层构造中,后形成的岩层总是将先形成的岩层切断,图中A层被B层切断,说明A地层形成年代早于B地层。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下列模式图,完成各题。
【小题1】若图中甲、乙、丙表示地球表面三个不同气压带,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则乙表示:(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小题2】若上图中甲代表沉积岩,乙代表岩浆岩,丙代表变质岩,箭头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箭头①包括风蚀作用,不包括风化作用
B.箭头②为外力作用
C.箭头①、②表示的地质作用中可能都有岩浆活动
D.箭头②为变质作用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小题1】由图可知,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乙地向两侧流动,应该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小题2】沉积岩到变质岩需要经过①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岩浆岩到变质岩需要经过②变质作用。
考点:气压带和风带;岩石圈物质循环
点评:难度中等,气压带分布在记忆时一般遵循“高低气压相间插,(风带)一撇一捺向低压”这个原则。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在干旱地区大山的山麓,某些风蚀洼地或干河洼地的底部,在岩石裸露的平坦地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尖角石块和砾石,其岩性与基岩一致,此称为岩漠。读岩漠的地貌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岩漠地貌的尖角石块和砾石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堆积作用
B.风化、侵蚀作用
C.搬运、堆积作用
D.固结成岩作用
【小题2】图中干盐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A.降水量小,蒸发量大
B.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
C.地势低洼,酸雨严重
D.农业生产灌溉用水量大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干旱地区的岩石受物理风化作用可崩解破碎成尖角石块和砾石,但题目中的岩漠只分布于区域内地势低洼之处,应为从基岩剥离后被外力如风力搬运、堆积所形成。故C正确。
【小题2】岩石风化产物之一为可溶性盐类,当地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土壤的盐分被流水带到地势低洼处积累,水分蒸发后析出,形成干盐湖。A正确。
考点: 外力作用与地貌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区域地理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