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卷《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二)
A.23.5℃ B.27.5℃ C.20℃ D.25℃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据图可知:该地最冷月气温在-5~0℃之间,广州、长沙分别位于热带和亚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0℃以上,长春位于中温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5℃以下,只有天津位于暖温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5~0℃之间,故本题选A。
【小题2】据图可知:在5月份时总辐射量最大,而此时的平均气温为20℃,故本题选C。
【小题3】据图可知: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在最大值附近,白昼接近最长,而太阳辐射却比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白昼较短的5月还低,故影响该城市总辐射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不是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夏季太阳辐射较低,主要原因是雨季来临,云量较大,削弱了太阳辐射,所以夏季,影响该城市总辐射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云量大小,故本题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大气受热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中,表示暖锋降水天气的是(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图中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可知:A为暖锋、B为冷锋、C为气旋、D为地形雨。故选A。
考点:天气系统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远眺得多了,便发现了一个规律:每当“风和日丽”的天气,既无风和的开朗感觉,更不见丽日在哪里。早晨,太阳在北京市区的上空,就像一池子灰水上面浮泛的一只破旧篮球。而西山呢?大概那里盘古尚未开天,更是一片混沌,连山光的影子都看不见。而一旦起了风,那景观立刻就不同了。一夜大风过去,红日蒸腾,京城如洗,西山如画,一切都看得那么清晰。此时我才发现,北京是那么美。于是,我感到:北京,需要风;北京昐风!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文中划线部分所描述的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可能是
A.受高压天气系统控制,大气污染严重
B.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严重
C.大气中酸性气体比例过大
D.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多,气温升高
小题2:文中一夜大风过后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晴朗
B.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晴朗
C.湿度增加,产生降雨
D.气温降低,有风沙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天气系统与天气。文中画线部分体现北京天气晴朗,但大气的能见度却较低,空气中的污染物粉尘颗粒较多。高压系统又称为反气旋系统,中心盛行下沉气候,天气晴朗。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锋面系统与天气。锋面系统过境往往带来阴雨天气。题目中叙述阴雨可能伴有大风天气的为冷锋天气,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而暖锋过境往往带来连续性降水天气,持续时间较长。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一月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l、2两地的气温( )
A.1地的气温高于O℃
B.1地的气温低于O℃
C.2地的气温低于4℃
D.2地的气温高于8℃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地的海拔较2地高
B.1低的海拔较2地低
C.图示区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D.图示区域如果植被遭到破坏,将导致土地沙漠化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等值线“高于高的,低于低的”原则可知,1地气温低于O℃ 高于-4℃ ,2地的气温高于4℃ ,低于8℃。
【小题2】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根据上题可知,1地的气温低于2低,说明1地的海拔高于2地;该地区位于东部地区,且1月气温在O℃ 左右,故没有荒漠化现象。
考点:该题考查等值线的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该图是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判断问题。1.图中风带⑥是2.当①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A.北半球西风带
B.南半球西风带
C.北半球信风带
D.南半球信风带
E.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F.昼长上海大于广州
G.巴西高原上草木茂盛
H.恒河流域正值丰水期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箭头偏转方向可判断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风带⑥位于中纬度地区,应为西风带。
2.当①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时,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南半球,为北半球冬季;地球公转接近远日点附近,故公转方向较慢;越往南昼越长;巴西高原夏季草木茂盛,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故恒河处于枯水期。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性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点评:本题以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的判断为背景,解题的关键是结合读图分析,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大气的热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