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6分)
材料l? 5月5日,阳光灿烂,东南风3~4级。小明和小畅相约到“媚尼风景区"去旅游。
材料2?“媚尼风景区”略图。

(1)小明和小畅相约在尼湖之南的古寺汇合,这座古寺是?。(填数码)(2分)
(2)图中支流b的流向是?(2分)
(3)若此时小明和小畅在古寺②;想去登山顶C,请帮忙计算两地的温差:?。(2分)
(4)C处的地形是?,该处的海拔高度为?。(4分)
(5)乘船游览尼湖风光,在直线航行的情况下,应从A至B还是从B到A快??,理由是?。(4分)
(6)小明和小畅想要享受“漂流探险"的乐趣,他们想找一条惊险刺激的线路,应选择在支流a还是b漂流??,原因是?。(6分)
(7)在图中找出最适合建水坝的地址,用“‖”表示,并写出水坝选择建在此处的的原因?。水坝建成后,三座古寺中有可能被水淹的是?。(填数码) (6分)
参考答案:(共26分)
(1)①?(2分)
(2)自西向东?(2分)
(3)大于4.8℃、小于5.4℃ (2分)
(4)山顶? 900多米?(4分)
(5)A至B快。?该日吹东南风,从A到B是顺风航行(4分)
(6)支流a?(2分)
支流a流经地区等高线密集;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急,漂流时速度快,更加惊险刺激。(4分)
(7)水库坝址如下图所示?原因:大坝应建在峡谷处,减小工程量,节省投资。?② (6分)

本题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指向标,位于尼湖之南的古寺为①古寺。
第(2)题,河流总是有高处流向低处,结合指向标,图中支流b的流向是自西向东。
第(3)题,结合等高线分布特点判定C处海拔高度。由于C地海拔H的大小范围为900<H<1 000(米),与②古寺相差高度h的范围为800<h<900(米)之间,由于每相差100米?温度相差0.6℃,故而可知两地温差范围T为4.8<T<5.4(℃)。
第(4)题,结合等高线分布可知C处为山顶,结合等高线数值变化特点判定C处海拔高度900m<H<1 000m。
第(5)题,乘船游览尼湖风光,在直线航行的情况下,从A至B比从B到A快,因为该日吹东南风,从A到B顺风航行,速度较快。
第(6)题,小明和小畅想要享受“漂流探险"的乐趣,他们想找一条惊险刺激的线路,应选择在支流a,由图可知支流a流经地区等高线密集;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急,漂流时速度快,更加惊险刺激。
第(7)题,修建水坝最好在区域内有一个可供储水的盆地或洼地,这种地形的等高线呈口袋型,“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如图中D处,水坝建成后,由于②古寺海拔较低,可能被淹没。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图,根据等高线的变化规律判断地形特征。另外学生还需明确:选择修建水库方案时,要考虑库址,坝址以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在不考虑地质条件下,重点要考虑两个因素:第一:区域内必须有一个可供储水的盆地或洼地,这种地形的等高线呈口袋型,“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第二:大坝应建在等高线近于闭合地段以及峡谷最窄处,以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确保大坝安全。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沿20°N纬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半岛的名称是 , D半岛的名称是 。
(2)B处地形的主要特征为 ,D处的主要地形区为 。
(3)图中A、C、E海域中属印度洋海域的是 。
(4)M河是该半岛上重要的国际性河流,它的名称是 河,其上游是我国境内的 江。
(5)D所在国家的新兴工业中心是 。
(6)D所在国家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灾害,这主要是由于 所致。
参考答案:
(1)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
(2)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德干高原
(3) C、E
(4)湄公 澜沧
(5)班加罗尔
(6)水旱 西南季风的不稳定性
本题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以确定图中的D是印度半岛,B为中南半岛。第(2)题中南半岛的突出地形特征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而印度半岛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德干高原。第(3)题图中A、C、E海域分别是太平洋的南海、印度洋的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故属印度洋海域的是C、E。第(4)题M河是就是中南半岛上流经多国的湄公河,其上游是我国境内叫澜沧江。第(5)题词图中D就是印度著名的新兴工业中心班加罗尔。第(6)题印度受西南季风的不稳定性的影响,容易出现的气象灾害就是水旱灾害,西南季风过强或来得早,去得晚,都会出现涝灾;西南季风过弱或来得晚,去得早,都会出现旱灾。
考点:区域差异的对比
点评:本题的关键就是通过经纬网进行定位,并且要求考生以相应区域的区域地理特征比较熟悉,试题属于中档偏难的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有关问题(16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示部位的地形名称
A 、B 、C 、E 。
(2)图中甲居民点位于乙居民点的 方向,两居民点的实地距离为 千米。
参考答案:(3)当地要修建水库,选择坝址的最佳地点是图中ABCDE五地中的 地,原因是 。
(1)山顶 山脊 鞍部 陡崖
(2)北 1.75左右
(3)D 汇水面积大(集水面积大);工程量小
本题解析:
(1)本题主要考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顶;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是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是鞍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相交的地方是陡崖。
(2)由图示指向标易得甲居民点位于乙居民点的北方。量得甲乙两居民点的图上距离是3.5厘米,比例尺是1/50000,则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3.5/(1/50000)=175000=1.75千米
(3)水库的坝址应在盆地最狭窄出口处—D处,此处修建水库大坝工程量小,并且上游开阔,蓄水量大。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能正确反映图中沿a~b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的是( )

【小题2】图中b点与水利枢纽之间的可能高差是( )
A.1500米
B.1000米
C.500米
D.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