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图表示甲、乙两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且此季节北京多雷雨天气。读图,回答题。
1.此时太阳直射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S
B.20°N
C.10°S或10°N
D.20°S或20°N
E.一年中甲、乙两地有两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F.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G.此日乙地日出东南方
H.日落西南方
I.此日乙地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北京多雷雨天气的季节应是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图中甲地6时日出,18时日落,甲地昼夜等长应位于赤道,从图可清楚看出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70°根据公式H=90°-|θ±δ|(θ为某地的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同半球用“—”,异半球用“+”)可知70°=90°-(0°+δ)即δ=20°。因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故此时太阳直射20°N。
2.如下图所示,黑色实线为甲地的太阳高度,图中蓝色虚线为乙地的太阳高度,

由图可知,甲太阳高度最大时,乙地太阳高度最小,故甲乙两地所在经度之和为180度,且乙地位于南半球,又由图可知,乙地太阳高度最大为50度,即太阳直射北纬20度时,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50度,根据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知乙地对应纬度为南纬20度,因此甲乙两地均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故甲乙两地一年有两次直射机会,当太阳直射南纬10度时,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考点: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与太阳高度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即正午太阳高度H=90°-|θ±δ|(θ为某地的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同半球用“—”,异半球用“+”)。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若黄赤交角变大,长沙市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确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因太阳直射点的范围取决于黄赤交角的大小,若黄赤交角变大,则冬至日太阳直射的位置更加偏南,所以位于北半球的长沙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小。故选B。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运动意义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列地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幅度最小的是
A.1°E、66°34′N
B.10°S
C.1°N
D.0°经度、23°26′N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向。地球自转偏向力对风向、洋流的流向、河流的运动都有影响,如北半球的河流对右岸冲刷显著,南北半球的河流对左岸冲刷显著。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北半球某城市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5?,为保证建筑物底层居室有良好的光照条件,南北两幢楼间距与楼高关系至少应是
A.楼高的2倍
B.楼高的3倍
C.与楼高相等
D.楼高的4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南北两幢楼的楼间距应为当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时,前楼的影长,而北半球某城市一年中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故此时的影长应为两楼之间的楼间距,根据此时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5°,利用直接三角形计算可判断,此时的楼间距应与楼高相等。
考点: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楼间距的一般分析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并能利用直接三角形对楼间距和楼高的关系进行判断。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经纬网图,某日巴西利亚的昼长为12小时40分。回答下列各题。

该日巴西利亚与基多日出时间相差
A.2小时
B.2小时10分
C.3小时
D.2小时20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基多位于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日出的时间为当地6点钟。基多与巴西利亚经度相差30°,通过计算,当基多日出6点钟时,巴西利亚的时间为8点钟。某日巴西利亚的昼长为12小时40分,该日巴西利亚的日出时间为12小时减去12小时40分(昼长)的一半,等于5点40分.因此该日巴西利亚与基多日出时间相差8点钟减去5点40分,是2小时20分,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