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A.150oE B.160oE C.105oE D.90oE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高度的应用。
小题1:图示二分二至日太阳都从朝南的窗户射入室内,反映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故③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冬至日,故越往北昼越短。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当阳光如②所示射入窗户时,为春秋二分日,北京时间为10点时,当地为正午,计算当地的经度为150°E。
小题3:我校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旗杆日影最长,即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冬至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为了冬季采光,我国在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对不同纬度带住宅间的合理间距有明确规定。分析下表(表中H是住宅的高度),回答题
北京(约北纬40°)
城市 | 冬至日下午太阳高度 | 日照间距 | |
理论 | 实际 | ||
① | 24°45′ | 2.02H | 1.7H |
② | 40°28′ | 1.18H | 1.2H |
③ | 35°21′ | 1.41H | 1.1~1.2H |
④ | 26°36′ | 1.86H | 1.6~1.7H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我国的城市均位于北半球,故纬度越高,则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故根据表格中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可判断其纬度高低。
小题2:北京的当地纬度约40°,故根据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冬至日的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则计算该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6°36",借鉴④城市的基本信息,理论日照间距为1.86H,故可计算得理论日照间距为37米。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掌握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并能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综合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右图是一游客在列车上拍摄的西藏太阳能发电的景观图片,图中的箭头表示列车行进方向。读图完成(1)~(2)题。
小题1:该游客在拍摄图片时,火车的行进方向是? (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小题2:以下四个城市设计安装太阳能集热板时,水平倾角最大的应该是 ( )。
A.上海
B.济南
C.北京
D.长沙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小题1:西藏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应该朝向南方,因而可以判断火车向东北方向行驶。
小题2:北京纬度最高,无论哪一季节正午太阳高度角都要小于其他三城市,因而太阳能集热板水平倾角最大。
点评 纬度高低的判断方法很多,但是一般会与地球运动联系在一起。赤道永远昼夜平分,纬度越高(二分日外)昼夜长短的差异越大。但要注意日出时刻必须是地方时,如果不是地方时,必须用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计算出昼长,才能判断纬度的高低。
高频考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热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