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后果是
[? ]
A、臭氧层“空洞”扩大,物种增加
B、世界粮食总产量增加
C、能源消耗减少,不必实施节能减排
D、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04年10月25日在京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温家宝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工程前线省市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扎实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读图回答15-18题
1.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2.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需要逐级提升水位,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是3.南水北调是解决北方用水紧张的举措之一,选择正确答案4.南水北调工程全部竣工后,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是
①长江下游水量减少,其通航能力会大大降低?②基本解决北方的缺水问题?
③南方与北方的生态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④彻底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
A.西线调水线路是从金沙江、岷江将水调到黄河
B.东线方案调水线路全部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
C.南水北调工程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的矛盾
D.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将会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E.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用水量大
F.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高
G.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低
H.黄河是“地上河”
I.北调的原因是北方人口密集、工业耗水量大
G.东线方案是利用京杭运河、从太湖提水北送
中线要穿越秦岭中段、跨过黄河到华北
三条路线中,西线的工程量最大
①④
②③
③④
②④
 
	参考答案:1. D
2. C
3. A
4. B
	本题解析:(1)南水北调工程西线调水线路是从金沙江、雅砻江将水调到黄河;东线方案调水线路全部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南水北调工程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的矛盾,只能起到缓解的作用。
(2)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需要逐级提升水位,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低,黄河以南须抽水北送,黄河以北可以自流。
(3)南水北调是解决北方用水紧张的举措之一北调的原因是北方人口密集、工业耗水量大;
东线方案是利用京杭运河、从长江提水北送;中线要跨过黄河到华北;三条路线中,中线的工程量最大。
(4)南水北调工程全部竣工后,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南方与北方的生态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基本解决北方的缺水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一般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 ①范围会越来越广? ②方式会越来越多? ③依赖性会越来越强? ④利用率会越来越高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背景材料:2002年7月4日,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项目——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西气东输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宏大工程,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这项工程的建设对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提高新疆及沿线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推进沿线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据此回答问题:
1.“西气东输”、古“丝绸之路”及第二亚欧大陆桥均从A地形区经过,自然地理原因是2.“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解决我国3.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 
①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②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③增加就业机会
④保护植被,改善环境
A.路程最短
B.气候适宜
C.地形平坦
D.物产丰富
E.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F.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G.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
H.木材短缺的问题
I.①③④
G.①②③
①②④
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1. C
2. C
3.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中的A是河西走廓,注意题目要求是要回答的自然地理原因,选项A D不属于自然地理的范畴,河西走廓是地处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这是气候干燥,也不正确,“西气东输”、古“丝绸之路”及第二亚欧大陆桥均经过河西走廓是因为其地形比较平坦,其南北两侧分别是祁连山和内蒙古高原。故选C
2.“西气东输”工程是把西部的天然气经过管道运输送到东部地区,故不能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和木材短缺的问题,排除选项A D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而常规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西部地区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西气东输”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故选C
3.“西气东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使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得到改善,不会对西部的大气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故选项中不能含有②,故选A
考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点评:本组题难度较小,只要考生对我国地形比较熟悉,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其意义有比较明确的了解即可完成。属于基础性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09年10月17日,马尔代夫总统在水下6米召开了世界首次“水
下内阁会议”,他们头戴水下呼吸器,在塑料板上签署一份“SOS”文件 ,泡沫不断地从面罩上汩汩而出。回答1~2题。
1.解决这个重大环境问题,需要世界所有国家
[? ]
A.加强健康教育?
B.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C.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D.控制人口增长
2.解决该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植树造林 ②使用天然气 ③加强国
际合作 ④提高能源利用率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1.B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