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试卷《地图》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八)
2020-03-17 06:07:09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请写出图示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和地貌特征,并简要说明其形成的地质作用。5分 (2)指出该区域的城市分布特点。2分 (3)甲地种植苹果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 (1)高原(1分) 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1分)?高原地形是地质历史时期的风力沉积(1分) 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2分) (2)沿河流(河谷)分布 (1分) (3)光照条件好(1分) 昼夜温差大(1分) 黄土土层深厚,适宜温带水果生长(1分)
本题解析: (1)根据经纬度地位,图示区域为我国黄土高原局部地区。其地形类型为高原,地貌特征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高原以及地貌特征的形成分别是风力沉积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2)找出城市的分布与其他地理事物的关系,不难发现该区域大多城市沿河流(河谷)分布。 (3)苹果种植要求光照条件、昼夜温差、土壤和水源等。光照条件好,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积累的糖分多,水果就甜。而该地区降水较少,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黄土深厚,适合苹果种植。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丙三架飞机同时出发飞向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慢的是 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
| 小题2:图中三个阴影区域比例尺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纬线的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也就是说纬线跨越的经度相同的情况下,纬度越高长度越短。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纬度最高,甲地到达0°经线的距离最短,乙地纬度最低,到达0°经线的距离最长。因同时到达,飞行时间相同,速度最慢的也就是距离最短的。故选A。 小题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中三个阴影区域图示面积相同,也就是图上长宽距离相同,以每个阴影区域上方边长比较,实际长度甲区最短,乙区最长,所以三个阴影区域比例尺最小的是实际距离最长的乙。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为“某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数码代表的四条引水线路中,河水最可能自流入村的是2.若图中等高距为50米,图中最大相对高度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E.大于50米,小于100米 F.大于等于50米,小于150米 G.大于100米,小于等于150米 H.大于150米,小于200米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河流常发育在山谷中,山谷的等高线里面低,得到该处的河流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流,①、②、③三条引水路线中河流取水点的海拔高度均低于村庄的海拔高度,河水不可能自流入村,④路线取水点的海拔高度明显大于村庄的海拔高度,河水最可能自流入村。 2.图中有两条等高线,等高距为50米,故图中的最小相对高度大于等于50米,最大相对高度在最小相对高度的基础上加上两个等高距,也就是小于150米。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左图中A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 ) A.1004 1006 B.1006 1008 C.1008 1010 D.1004 1008
|
【小题2】2012年5月6日20时,上海市的风向是( )
A.西北风
B.偏北风
C.东北风
D.偏南风
【小题3】在这6个小时中,风力明显加大的是( )
A.台湾岛
B.珠江口
C.黄河口
D.辽东半岛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两条等值线之间数值要么相等,要么相差一个等值距,我们由图可知等值距是2.
【小题2】近地面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由高压吹向低压,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故为偏南风。
【小题3】风力明显加大就是等压线密集程度明显变密,所以是珠江口。
考点: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和风向的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居民点最容易发展成为城镇
B.站在M山顶可以通视图中所有的居民点
C.图中干流的流向基本为西南流向东北
D.由⑤居民点取近道攀登M山,坡度陡且一直上行,比较耗体力
小题2:②居民点与M山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368m
B.488m
C.678m
D.708m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据图②居民点位于河谷附近,地势低洼,易被汛期河水淹没,A错;站在M山顶无法看到山脊侧面的⑤居民点,B错;依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和图中指向标知,河流流向基本为自西南向东北流,C对;由⑤居民点取近道攀登M山,中途必须经过河谷,所以坡度陡,先上行再下行再上行到M山,D错。
小题2:依据图示等高线判断,②地海拔100-200米,M地海拔在700-800米,交叉相减可得,两地相对高度变为500-700米,因此C符合;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