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四)
2020-03-17 06:07:30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下图中阴影部分与其它部分日期不同,且AB为晨昏线,A的纬度为0°,B的纬度70°。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 小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A.20°S,45°E B.20°N,45°E C.20°N,135°W D.20°S,135°E
| 小题2:该日,甲地的昼长是(?) A.6小时 B.12小时 C.15小时 D.18小时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阴影部分与其它部分日期不同,说明甲处的经度地方时可能为0:00,或者为180°。根据AB为晨昏线,则甲处不可能为为0:00,所以甲地经度为180°,B处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00。A点位于赤道,其地方时为6:00或者18:00,根据B处地方时为0:00,则A点地方时为18:00,则AB为昏线,甲地180°地方时为21:00,地方时为12:00的经线为45°E;根据B点纬度为70°S,AB为昏线,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S。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计算。甲地位于35°,甲地此刻位于昏线,地方时为21:00,则甲地21:00日落。根据甲地21:00日落计算甲地昼长=(21-12)×2=18小时。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地理现象,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①昼与夜?②昼夜更替?③长江入海的河道逐渐向南迁移?④极昼和极夜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地方时差,以及地转偏向力;地球公转运动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形成。①昼与夜是因为地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④极昼和极夜是因为地球公转运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10分)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上太阳高度为0°,且与纬线(70°)相切于B点。图中阴影部分日期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我国北京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此刻D点的昼长是?小时。 (3)简述此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参考答案:(1)(20?N,60?W )(2分) (2)70?(2分)? 24(2分) (3)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1分) ,南半球夜长大于昼长(1分) ,北纬70?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1分),南纬70?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内圆表示极圈,中心点表示极点,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其中代表北半球冬至日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光照图。结合图示的自转方向和晨昏线的分布特征判断:①表示南极圈内出现极昼,表示冬至日;②北极圈内出现极昼,表示夏至日;③晨昏线过极点,表示春秋分日;④南极圈内出现极夜,表示夏至日,故选A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一条河流,其上游南岸冲刷厉害,而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北岸冲刷厉害,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则此河的位置、流向与下列图示相吻合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的差异: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注意结合图示应面对河流流向来看判断其偏向;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选项中①图河流上游位于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则水流都向南岸冲刷,则北岸泥沙淤积,其下游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则水流都向北岸冲刷,南岸泥沙淤积。②图河流上下游均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则河流上游、下游水流都向北岸冲刷,南岸泥沙淤积,不符合题意;同理可判断③④图。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学生需要掌握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的关系和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的差异。注意结合图示的河流流向画图分析更直观。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