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北半球夏季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季节的判读。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季风气候区盛行偏南风,降水多,长江流量大,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某地某时间段正午物影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N点日期可能为(   )
A.6月6日左右
B.8月8日左右
C.9月9日左右
D.2月2日左右
【小题2】该地纬度最可能位于(   )
A.赤道
B.11°34′S
C.11°34′N
D.23°26′N
【小题3】若测得某日正午太阳高度为55°,则该日可能为北半球(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该地正午物影朝向,6月22日物影朝南,说明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MN两点物影为0,说明是阳光直射。根据图中日期,5月5日到6月22日,约47天,所以N与6月22日之间也有47天,约是8月8日左右,B对。
【小题2】结合前面分析,该地太阳直射日期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日期相差约47天,根据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可以判断该地应位于北半球,且大约在赤道和回归线中间位置的纬度,所以最可能是11°34′N左右。A、B、D错, C对。
【小题3】若测得某日正午太阳高度为55°,说明直射点与该地的纬度差是35°,结合前面分析的该地纬度数值判断,此时太阳直射点可能位于南回归线,该日北半球可能是冬至日,D对。
考点: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若不考虑地形和天气,甲地比乙地(Oº,60ºE)总是先看到日出,△T表示某日甲地与乙地日出的时间差。图示意△T的年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两地昼长相同的日期是(  )
A.a
B.b
C.c
D.d
【小题2】甲地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
A.30ºN,90ºE
B.20ºN,75ºE
C.30ºS,45ºE
D.20ºS,30ºE
【小题3】与乙地相比,a日甲地(  )
A.早3小时看到日落
B.晚3个小时看到日落
C.早1小时看到日落
D.晚1个小时看到日落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题可知乙地(0º,60ºE)在赤道上,昼长始终是12小时,甲地日出始终早于乙地,并且两地的日出时间差一直在变化,可知甲地在乙地东侧并且不在赤道上。由此可知△T最大值和最小值时,一定是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要使甲、乙两地昼长相等只需太阳直射赤道即可,即是△T=2时,选项B正确。
【小题2】太阳直射赤道时(△T=2),晨昏线和经线重合,甲地日出比乙地早2小时,说明甲地所在经线比乙地所在经线偏东30°,乙地在60°E经线上,可知甲地在90°E经线上,选项A正确。
【小题3】乙点在赤道上,乙当地地方时6点日出,乙的昼长应为12小时。a日由于△T=3,说明乙的地方时为3点时甲日出,由此可推知,甲地日出时当地地方时为5点,由此可计算出该日甲的昼长为14小时。甲地昼长比乙地昼长长2小时,日出时甲地比乙地提前3个小时,所以日落时甲地应比乙地提前1个小时。选项C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昼夜长短的计算;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
A.海南人说:我们这里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最强 
B.新疆人说:我们这里气候干旱,晴天多,云量少,太阳辐射最强 
C.西藏人说:我们这里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最强 
D.漠河人说:我们这里夏季日照时间长,白昼很长,太阳辐射最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包括纬度、地形、天气、昼长时间等。其中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地区。选择C项。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人口迁移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