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2020-03-17 06:17:23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下图为某植被类型的景观素描图。据图同答(l)一(2)题。
 小题1:该种植被的集中分布区是 A.寒带地区 B.欧洲 C.南美洲 D.东亚地区
| 小题2:对该植被下的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红壤―肥力高 B.灰钙土―肥力高 C.黄壤—肥力低 D.砖红壤—肥力低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上可以看出,树干高大,可达50米左右,树冠茂密,由地面向上分为几个层次,只有热带雨林地区的植被才具备这样的特征,故该种植被为热带雨林; 小题2:因分布在高温多雨的气候区,土壤淋溶作用强烈,形成典型的砖红壤,该土壤贫瘠;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1985一2009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及“南、北方耕地面积百分比”坐标图,回答1一2题. ? 1.图中甲、乙、丙三条线匹配正确的是 [?] A.甲一全国、乙一南方、丙一北方 ?B.甲一北方、乙一南方、丙一全国 C.甲一北方、乙一全国、丙一南方 D.甲一全国、乙一北方、丙一南方. 2.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耕地的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 ?A.中国耕地的几何中心逐渐南移 ? B.灾毁耕地南北方相差不大 ? C.因生态退耕而减少的耕地北方比南方多 D.因建设用地及农业结构调整而减少的耕地南方比北方多
参考答案:1.B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增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全球气候变暖正使地球上的生物物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点评:本题属知识性试题,学生熟练掌握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即可轻松作答。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 全球气候变暖,将会改变植被群落的结构、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一些物种将由于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导致生产降低,某些脆弱性物种灭绝的风险将增加。 2.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对世界沿海低地地带造成严重影响。 3.导致干旱、暴雨、洪灾等灾害事件的增加。 4.威胁人类健康。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金砖五国”国土面积占世界近30%,人口占世界的42%,国民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18%,贸易额约占世界的15%,对世界经济的增长贡献率逐渐提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16分) 材料一: “金砖五国”分布图。
 材料二:世界部分国家生产和消费碳排放柱状图及人口数量折线图
 (1)金砖五国中昼夜长短年变化最大的是?;该国面积最大的自然带名称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自然带将可能向北扩展。(4分) (2)我国除了从金砖国家和?进口铁矿石外,还在印度投资建设钢铁厂,其原因有?、?等。(6分) (3)据材料二,人均消费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2分) (4)中国近几年来“节能减排”的成效赢得国际社会的赞誉。我国在控制CO2排放量,实施低碳经济方面采取的可行性措施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1)俄罗斯?亚寒带针叶林带 (2)澳大利亚?中国铁矿石自给率下降,对铁矿石进口依存度提高;印度铁矿资源丰富,质量高。 (3)美国? (4)①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低能效工业。(2分);②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绿色能源)(2分);③发展科技,更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2分);④加强资源回收利用,倡导循环经济(2分) ;⑤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2分)。(每个要点2分,答对其中三点得满分6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国家和全球气候变化。 (1)考查昼夜长短变化,纬度越高,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越大;由此判断俄罗斯的昼夜长短变化最大;俄罗斯分布最广的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 (2)我国的铁矿来源主要有巴西、印度和澳大利亚。中国大量进口铁矿主要从我国和印度的铁矿资源的分布角度分析。 (3)根据各国的二氧化碳的总排放量和人口的比值计算。 (4)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措施主要从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加强资源的管理和环保宣传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欧洲有“温带大陆”之称,近年夏天酷暑高温天气的出现十分反常,造成这一天气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①人类不合理活动,全球气候变暖?②全球气候的周期性变化 ③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增强?④地中海沿岸森林覆盖率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近些年来全球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正处于温暖的上升时期,同时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剧了这变暖的趋势。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