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六)
A.晨线 B.昏线 C.赤道 D.地轴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B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夜,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图示反映了夏至日的全球昼夜长短分布状况。
小题2:直接根据图示,顺着自转方向,经过BC所在的分界线,即将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故判断该界线为昏线。
小题3: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图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故离北回归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离北回归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故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小题4:地球自转线速度规律: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快,故图示B点位于赤道,线速度最快。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适宜高一基础性测试,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值得借鉴。能抓住图示的晨昏线分布特征进而判断二分二至日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并能结合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与纬度的关系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我国某中学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在春分日这一天,测得该校操场上旗杆在不同时间的影长,其数据如下表,已知旗杆长为10.72m。回答16~18题。
(tan43≈0.933,tan45≈1,tan47≈1.072,tan49≈1.150)
北京时间(时) | 12 | 13 | 14 | 15 | 16 |
旗杆影长(米) | 12.9 | 11.5 | 10 | 11.5 | 12.9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知识。
小题1:从表中可以看出,影长最短(正午12点)是在北京时间(120°E)14点,所以可以求出该地的经度=120°E-(14-12)×15°=90°E,根据正午影长10米可以求出正午太阳高度角H,tanH=10.72/10=1.072,所以H=47°.进一步求出该地纬度a.? H=47°=90°-(a-0°),所以a=43°
小题2:根据上提得出的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新疆,著名农产品有哈密瓜、葡萄、长绒棉等
小题3:当北京时间为12时、13时和14时,当地时间分别为10时、11时和12时,可以知道旗杆影子的朝向分别为西北、西北和正北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第22届冬奥会于2014年2月7日至23日在俄罗斯黑海海滨城市索契举行,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时间为2014年2月7日20时14分(北京时间2月8日凌晨00:14)。其中有一家4人在不同地方同时观看开幕式直播节目,母亲在老家上海(120°51′E,30°40′N),父亲在悉尼(150°53′E,33°55′S),哥哥在莫斯科(37°37′04″E,55°45′2l″N),弟弟在洛杉矶(118°22′W,34°05′N)。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一家4人为了观看第22届冬奥会开幕式直播节目,对日常作息影响最小的是
A.母亲
B.父亲
C.哥哥
D.弟弟
小题2:一家4人所在的不同城市中,雨热不同期的是
A.母亲
B.父亲
C.哥哥
D.弟弟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材料,开幕式时间是北京时间2月8日凌晨00:14,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计算出四地的地方时上海是00:17:24,悉尼是2:17:28,莫斯科是18:16:28,洛杉矶是8:23:24,可以看出A、B改变了作息时间,A、B错。18点后是在家休息时间,影响最小,C对。8点后是上班工作时间,影响较大,D错。
小题2:上海、悉尼属于季风气候,雨热同期,A、B错。莫斯科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暖,降水较多,也是雨热同期,C错。洛杉矶是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D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人们可用观测日影的方法来测量所在地的纬度。如图9所示,OL为当地一竖立直杆,OP和OQ是某日不同时刻OL的日影。下图中两条曲线分别示意某两地3月份到7月份的昼长变化。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直杆所在地的纬度( )
A.80°S
B.80°N
C.75°S
D.65°N
小题2:观测当日①、②两地昼长分别约为( )
A.8小时 14小时30分
B.10小时 13小时30分
C.16小时 9小时30分
D.17小时 10小时30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9可以看出,OP和OQ两个日影朝向分别为正南和正北,且太阳高度角分别为25°、5°,说明两个时刻分别为正午和子夜,此地正值极昼。该地正午日影朝南,说明该地在南半球,排除B、D两项;该日的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5°+5°)/2=15°S;该地的地理纬度为90﹣(25°﹣5°)/2=80°S。
小题2:根据图10中①、②两地的3月份到7月份的昼长变化情况,可以看出①地6月21日左右昼长只有7小时左右,故①地应在南半球;②地6月21日左右昼长为15小时左右,故②地应在北半球。根据上题,当日太阳直射点在15°S,南半球各地应昼长夜短,故排除A、B两项;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到南回归线用三个月的时间移动23.5°,则移动15°约用两个月时间,即该日为11月21日 左右。图中5月21日①、②两地的昼长分别为8小时和14小时30分,其昼夜长短情况与11月21日正好相反,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的各种力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③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B.图中②是使风力增强的地面摩擦力
C.图中③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D.图中①是指大气产生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总是由南向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是从高压指向低压,并与等压线垂直,由此可以确定图中的①代表的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只有地转偏向力才会始终与风向垂直,故图中的③一定代表的是地转偏向力,其特点是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摩擦力始终与风向相反且减弱风力,所以图中的②所表示的是摩擦力,它使风力减小。故选A。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要求考生熟悉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状况及每一种力的作用与特点,这带有较强的物理特征,属于中档性的题目。解答本题需明确以下几点:
(1)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右偏。
(3)高空中的风:只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最后与等压线平行。
(4)北半球风向右偏。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地球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