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可来自烟囱与汽车尾气等排放,也可由空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互相作用形成或外来气流携带。下图为上海市某24小时内PM10浓度变化曲线及相应日期的天气变化情况。完成1~2题
?
?
1.引起上海13日出现重度污染的颗粒物最主要来自
[?]
A.龙卷风扬起的道路粉尘
B.偏北风携带的粉尘
C.交通工具和家用燃气排放
D.东部海面飘来的大雾
2.导致14日PM10浓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冷锋经过促其扩散
B.降水冲洗PM10颗粒
C.海风驱散PM10颗粒
D.太阳辐射较弱减少PM10合成
2、综合题 读我国华北地区M 城市2003 ~2010 年大气环境中的SO2年均浓度值和PM10(可吸入悬浮颗粒物)年均浓度值分别从小到大按1至8顺序排序表,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据表判断M城市空气质量总体变化趋势并推测导致其变化的可能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M市PM10(可吸入悬浮颗粒物)浓度最高时一般出现的季节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酸雨对地理环境造成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环境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杂志发表来自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研究制作的首张PM2 .5长期观测的全球地图,显示了2001年至2006年PM2 .5的平均值。首次给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了PM2 .5卫星测量数据。
材料二: PM2 .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 .5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直径不到人头发丝粗细的1/20 。

材料三:
材料四:近几年宁波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如下:
2010年,宁波市空气质量达到Ⅰ级优的有88天,Ⅱ级良228天,Ⅲ级及以上污染天数49天。
2009年Ⅰ级优85天,Ⅱ级良243天,Ⅲ级轻度污染37天。
2008年,Ⅰ级优78天(为近10年来最低),Ⅱ级良248天,Ⅲ级轻度污染40天。
(1)依据材料一,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北非撒哈拉沙漠地区PM2.5污染指数较高的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一,分析在中国的东部地区,北方地区的PM2.5污染指数远大于南方地区的地理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描述影响PM2.5垂直分布的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描述宁波城市空气质量变化,并写出提高宁波城市空气质量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题 下图是山东济南、宁夏中卫两监测站观测黄河水质(COD数值越大,则水体污染越严重)状况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对比黄河济南、中卫两地水质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解决黄河下游水质问题的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题 某报以“云南水污染,急坏了广州人”为题,报道了发生在云南曲靖市的一次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下图为珠江水系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1)珠江上游地区的典型地貌为________。
(2)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分析河流污染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河流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之一,结合本次水污染的教训,提出一些具体的防范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