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六)
2020-03-17 06:41:09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下图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 A.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 B.乙地暴雨,受暖锋影响 C.丙地晴朗,受气旋影响 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根据气压分布形成分析,甲地位于冷锋附近,受冷锋影响出现阴雨天气;乙地位于暖锋后方,天气应是雨过天晴;丙地晴朗,是受反气旋控制;丁地附近等压线较稀疏,风力并不强,无明显上升气流。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湖南省地形、矿产(左图)和交通、人口密度(单位:人/km2)(右图)图。
 材料二 衡阳与同纬度东部沿海城市福州1月气温(单位:℃)比较表。
 材料三 灰霾(又称霾)是悬浮在近地面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千米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除与污染物的排放有关外,还与大气运动、降水等天气现象有关。下图为长沙多年平均灰霾日数的季节变化图。
 (1)据材料一,描述湖南省人口分布特点。(6分) (2)据材料一、二,与福州相比,说出衡阳1月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8分) (3)据材料一,分析湖南成为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的主要区位因素。(8分) (4)据材料三,简述一年中长沙夏半年多年平均灰霾日数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天气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山区人口稀少(西部、南部和东部人口稀少)(2分),平原人口稠密(中部和北部人口稠密)(2分),长沙及附近地区人口最稠密(2分)。 (2)差异:衡阳1月气温较低(2分) 原因:衡阳地处内陆,受海洋影响小(2分);位于中部平原,利于冬季风的长驱直入(2分);东、南、西三面环山,利于冷空气聚集(2分)。 (3)①有丰富的锑、铅锌(钨、锡)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②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③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④有京广、焦柳、沪昆等铁路经过,交通发达;⑤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每点2分,任答四点得8分)。 (4)特点:长沙夏半年灰霾日数少,但7月相对较多(2分)。 原因:长沙夏半年年降水多,利于污染物沉降(2分);夏半年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利于污染物扩散(2分);所以夏半年灰霾日数少。7月长沙受副高控制,降水较少,所以灰霾日数相对较多(2分)。
本题解析: (1)仔细读图,注意图中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或者结合湖南省地形回答。由图可知湖南省人口分布不均;西部、南部和东部(的山区)人口稀少,中部和北部(的平原)地区人口稠密;长沙及附近地区人口密度达800--1000人/km2,,人口最稠密。 (2)由表格可得衡阳1月气温较低;结合两地的位置可以发现,虽然两地纬度基本相同,但是衡阳地处内陆,受海洋影响小;位于中部平原,利于冬季风的长驱直入,而且东、南、西三面环山,利于冷空气聚集;福州位于沿海地区,冬季受海洋影响大,而且西部有武夷山脉阻挡冬季风,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较高,所以衡阳1月气温比福州较低。 (3)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原料、动力、技术、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等,结合湖南省的矿产、交通、人口分布图进行分析。由湖南省地形、矿产图可知该省有丰富的锑、铅锌(钨、锡)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湖南省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而且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为发展有色金属冶炼提供充足的能源;由湖南省交通、人口图可知该省有京广、焦柳、沪昆等铁路经过,交通发达;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4)注意本题要求是“夏半年”特点,即注意观察图中3—9月份平均灰霾日数的变化;由图可知长沙夏半年灰霾日数少,但7月相对较多。 注意原因是:长沙位于季风区,夏半年为雨季,降水多,利于污染物沉降;夏半年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利于污染物扩散;所以夏半年灰霾日数少。7月长沙受副高控制,空气作下沉运动,不易形成降水,降水量较少,而且风力小,所以灰霾日数相对较多。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大气运动、工业区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9分)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 A 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添画箭头表示各风带风向 。 (3)此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季节),理由是 。
参考答案:(1)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2)略 (3)冬 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以南(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1)根据各气压带分布的纬度位置直接判断。(2)风带的分布位于气压带之间,根据高压指向低压,南半球向左偏,画出。(3)图示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判断为北半球的冬季。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小题1】关于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及成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4月,西风带影响 B.5月,副热带高压控制 C.6月,锋面控制 D.8月,夏季风最强盛
|
【小题2】关于B地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市场需求变化
B.水源不足
C.土壤贫瘠
D.机械化水平低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A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份受江淮准静止锋控制,多梅雨天气。
【小题2】B地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说明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蔬菜、花卉等种植面积增加,是由于市场的变化引起的。
考点:长江流域概况。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读某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①至⑤点中,气压最高的是 。
(2)A、B两地中,气压较高的是 ,气温较高的是 。
(3)用箭头画出图中热力环流。
(4)若A、B两地位于北半球,则两地之间吹 风。
参考答案:
(1)④
(2)A;B
(3)逆时针方向。
(4)西南风。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等压面上气压大小的判断。根据气压变化的特征可知,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④位于等压面以下,气压最大。⑤位于等压面以上,气压最小。其余三点位于统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
(2)从上题分析可知,高空中海拔高度相同的④、⑤两点中,④地气压高于⑤地,说明B地气流上升,气压较低,说明该地受热多,气温高;A地气流下降,气压较高,说明该地受热较少,气温低。
(3)从上述分析可知,B地受热多,气流上升,高空中气流由④向⑤运动;A地受热少,气流下降,近地面气流由A向B运动。
(4)从上题分析可知,近地面中A地气压高于B地,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气流由A向B运动,形成偏南风;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风向向右偏转大约30°-45°左右,形成西南风。
考点:热力环流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