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根据下列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图中①、②、③三个圆依次代表的是

A.太阳系 河外星系 总星系
B.花岗岩 沉积岩 岩石
C.冬季风季风环流大气环流
D.沼气能矿产资源自然资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选项中正确关系是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A是错误的;B选项中花岗岩和沉积岩属于同级别关系,B是错误的;C选项中冬季风属于季风环流,季风环流属于大气环流,C是正确的;D选项中沼气能不属于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属于自然资源,D是错误的。正确答案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中表示南半球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旋转,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风向向左偏,南半球气旋顺时针旋转,反气旋逆时针旋转。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题。
1.这里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2.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
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
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E.蒸发量增加
F.降水量增多
G.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H.地下径流增多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材料反映了自然环境中的一个要素的变化而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属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由于植被砍伐而导致蒸腾作用减弱,A错误;则降水量减少,B错误;由于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下渗减少,故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结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并结合植被的生态功能: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方面的作用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注意结合材料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在陆地森林生态系统中,如果滥伐森林,或把森林落叶取走,就造成森林退化等
破坏生态平衡的一系列问题,其主要原因是?
A.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B.森林资源的分布其有明显的地带性规律
C.一个区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D.动植物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材料反映“牵一发而动全身”,即某一环境因素发生
变化可能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整体受到影响。故属于整体性的表现。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遥感资料显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要强于东部。下图为“我国土壤水平地带分布模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的地带性土壤分别是2.西南地区持续干旱,在遥感图片上显示出
A.棕漠土黄壤
B.灰漠土紫色土
C.棕漠土紫色土
D.灰漠土水稻土
E.土壤、植被的反射比正常要强
F.土壤的反射比正常要强,植被的反射比正常要弱
G.土壤、植被的反射比正常要弱
H.土壤的反射比正常要弱,植被的反射比正常要强
参考答案:1. A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地带性土壤是指土壤在空间上随气候、生物条件的变化而呈带状分布的特征。不同的气候、植被条件下就有不同的土壤。读图根据各种土壤水平地带分布的状况,结合我国三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名称,可以判断出不同土壤所在的地形区名称。

青藏高原高山土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北部相邻的应该是塔里木盆地,可知塔里木盆地应为棕漠土,灰漠土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北面的准噶尔盆地,所以B错。青藏高原东面是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的称号,所以土壤是紫色土,这种说法是指的四川盆地的非地带性土壤,而不是地带性土壤,根据我国的土壤水平地带分布模式图,可以看到,四川盆地分布的地带性土壤是黄壤。所以C错。水稻土是长期种植水稻形成的一种耕作土壤,也是非地带性土壤,地带性土壤应属于图中的红壤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等水稻的主要产区,不在四川盆地,所以D错。只有A对。
2.土壤中水分的变化会引起土?壤反射能力的变化,干旱会引起?植物生理过程的变化,?从而?显著地影响植物反射能力。根据题中所给的材料,我国西北地区土地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要强于东部。表明干旱区土地的反射能力要比湿润区强,也就是说,越是干旱,土壤中水分越少,土壤反射能力越强,干旱时,植被中的水分也会减少,反射能力也会增强,所以A对。B、C、D错。
考点:该题考查中国自然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