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A.太阳直射23°N B.南极点太阳高度为23° C.北极地区适宜科考 D.济南昼长夜短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主要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昼夜交替。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故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现象,而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一架从上海飞往美国洛杉矶的飞机,日落时正好飞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此时北京时间是下午2点整,据此回答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从上海飞往美国洛杉矶的飞机一般不经过赤道,飞机飞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北京时间(东经120度)为14点,那么180度此刻为18点,且此时当地刚好日落,说明此时为二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故D项正确。
小题2:东十二区的区时是几点,则新的一天即占几个时区,结合上题分析,此时180°为18时,故新的一天占18个时区,即新的一天占全球的18/24,即3/4。
小题3:此时为北京时间(东八区时间)14时,再飞行5个小时到达洛杉矶,则到达时北京时间为19时,而西八区区时较东八区晚16个小时,故当地时间为3点。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根据题目信息,当地的日落时间判断昼夜长短状况,进而确定二分二至日。并结合两个日期计算的一般方法:东十二区的区时是几点,则新的一天即占几个时区;区时计算的一般方法: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差。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回答问题: 1.甲地时间为2.北京为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
E.6日8时
F.7日8时
G.6日20时
H.7日20时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1.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日界线顺地球自转方向,日期从“昨天”到“今天”的是0时的界线。所以AB是0时的经线,甲与AB相差45?,时间是3时。选择C项。
2.BC是180?,时间是12点,北京时间7日12点-4=7日8时 。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7分)
小题1:按东、西半球部分,图上阴影部分主要位于?半球,此时甲地地方时是?点。
小题2:按南、北半球划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小题3:该日乙地的白昼时间长约?小时。
小题4:如果这一天是农历十五,上海地区人们还需要等待约?小时才能看到东边天际升起的一轮圆月。
小题5:如果晨昏线与甲地所在经线的夹角为10°,则该日正午时分上海(31°N)世博园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
参考答案:
小题1:西 ?6
小题2:北 ?60°E
小题3:11
小题4:2
小题5:69°
本题解析:
小题1:西半球的范围是由160°E向东到20°W,根据图中经度可以判断阴影部分位于西半球。甲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 ,地方时为6点。
小题2:北半球昼长夜短,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甲地经度为30°W,地方时为6点,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60°E。
小题3:通过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可以判断,乙地与赤道昼长相差1小时,乙地的白昼时间长约11小时。
小题4:如果这一天是农历十五,上海地区位于120°E,人们还需要等待约2小时才能看到东边天际升起的一轮圆月。
小题5:如果晨昏线与甲地所在经线的夹角为10°,可以判断太阳直射10°N,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之间最合适的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者的纬度差,可以得到夹角约为69°。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人口增长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