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等值线图》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2020-03-17 07:07:28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可能蒸发量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读中国部分区域干燥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推测干燥度是指 A.降水量与实际蒸发量之比 B.实际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C.降水量与可能蒸发量之比 D.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   小题2:关于该区域干燥度分布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等值线弯曲的原因是位于山地背风坡 B.乙处比丙处干燥度变化慢 C.本区域干燥度自南向北递增 D.影响该区域干燥度分布最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图中干燥度等值线的变化规律,由东向西数值递增分析,西部内陆降水少,干燥度数值不可能是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A、C错。西北地区水分缺少,实际蒸发量比东部要小,所以干燥度数值大不是实际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B错。西部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可能蒸发量大,所以是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D对。 小题2:读图,根据数值变化规律,甲处干燥度较低,说明是蒸发少或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少,数值应较大,A错。图中乙处与丙处等值线差值不同,如果等差都是1.0,乙处等值线更密集,乙处比丙处干燥度变化快,B错。本区域干燥度自东向西递增,C错。影响该区域干燥度分布最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D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至少是
    A.50米 B.100米 C.150米 D.200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陡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d≤△H<(n+1)×d”中,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100米≤△H<200米,正确答案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陡崖的相对高度。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图中四地中,最易受到泥石流威胁的是3.该地区泥石流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有4.该地区自然灾害的关联性可表现为5.如果你和同学利用暑假到图示山区野营游玩,保障安全的做法是 A.①②两个居民点的高差约为300米 B.①处河流的流向为东北向西南 C.③处的地形适合建水坝 D.④处地形为鞍部 E.① F.② G.③ H.④ I.地势低洼多河流 G.黑土疏松多沟壑 降水持续多暴雨 山高谷深多植被 暴雨——泥石流——堰塞湖——洪水 地震——暴雨——泥石流——洪水 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洪水——滑坡、泥石流——地震 沿河谷向山上行进 遇雷雨在大树下躲避 选择河道弯曲或汇合处露营 选择地势高、较平坦处露营
    
	参考答案:1. B 2. A 3. C 4. A 5.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1.A项①②两个居民点之间只相差1条等高线,故高差应在200米以内;错误;B项结合指向标和等高线分布,①处河流的流向为东北向西南流,正确。C项③处为盆地,不适宜建水坝;错误;D项④处地形为山顶。 2.泥石流多发于较陡的山谷地区,故①处最易形成。 3.泥石流多发的地形条件为地形坡度较大;故A错误;该地区位于南方,自然土壤为红壤,粘重,故B错误;植被多则利于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故D项错误;该地区位于南方,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多暴雨,是泥石流形成的气候条件,正确。 4.没有信息反映该地区多地震,故BCD项错误;由于该地区位于季风区,故降水集中,多暴雨,且该地区位于山区,地形坡度大;故容易引发泥石流,泥石流可能堵塞河道,而形成堰塞湖,堰塞湖积水过多,一旦决堤就可能形成山洪。 5.A项沿河谷向山上行进,若遇强降雨,可能遇洪水和泥石流;错误;B项雷雨时在大树下躲避可能遭雷击;错误;C项在河道弯曲或汇合处,若遇强降雨,可能遭洪水和泥石流威胁;错误。故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是某山区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P—P′两点之间建有一座桥,这座桥和桥下谷底的高差约为 [? ] A.100米 B.200米 C.400米 D.800米 2、某校课外兴趣小组成员在桥下采样检测水质,发现有高浓度的农药残余。这些农药最有可能来自下列哪一地区? [? ]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1、C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流域内各点的雨水汇流速度有快有慢,汇流时间有长有短。等流时线是流域内汇流到出口断面时间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下图为“某河流等流时线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划分该流域范围的界线为 A.等流时线 B.山谷线 C.山脊线 D.等流速线
   小题2:上图中流域的地势为 A.西南高,东北低 B.西北高,东南低 C.东北高,西南低 D.东南高,西北低
  | 
小题3:上图所示地区河流侵蚀作用最显著的地段为
A.S1
B.S2
C.S3
D.S4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山脊线即分水线(岭),是划分河流流域的界线,故答案选C。
小题2:等流时线是流域内汇流到出口断面时间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根据等流时线判断,S1等流时线数值最大,距离出口断面最远,应位于河流上游,再根据指向标判断,河流由东南流向西北,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所以答案选D。
小题3:等流时线是流域内汇流到出口断面时间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根据等流时线判断,S1等流时线数值最大,距离出口断面最远,应位于河流上游,等流时线间距较大,说明在相等的时间中,水流流过的距离较长,坡度陡,S1两侧等流时线间距大,地面最陡峻,河水流速快,侵蚀强,故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