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A.(23°26′N,90°E) B.(23°26′N,90°W) C.(23°26′S,90°E) D.(23°26′S,90°W)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C
本题解析:
小题1: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基本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即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A错误;自转角速度的规律:除南北两极外,处处相等,B错误;由“沿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数递增”的原则,可以推知,地球顺时针旋转,沿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由昼到夜为昏线,由夜到昼为晨线,C项正确。
小题2:由上述可知,该半球为南半球,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由光照图可知,太阳光线直射的经线为90°W。
小题3:由上题可知,90°W为12时,甲处在由90°W向东45°的位置,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可计算出甲地的地方时为15时。
小题4:90°W为正午,则90°E为0时,0时所在经线与180°经线把全球分为日期不同的两天,并且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90°E—180°为新的一天,则可计算新的一天所占范围为全球的1/4。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但考点较多,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①掌握地球自转角速度、线速度的基本规律;②能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差异;③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的判断方法:根据二分二至日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根据正午12时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位置;④掌握地方时计算的一般方法:所求时间=已知时间+时差,东加西减;⑤掌握日期计算的一般方法: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0时到180°经线的范围。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12月某日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读后回答题。
小题1:甲、乙、丙、丁四地中,肯定位于西半球的是? ( )
A.乙和丁
B.甲和乙
C.丙和丁
D.甲和丁
小题2:判断甲地位于丙地的? ( )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四地昼长可求出四地正午的当地时间,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四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这样就可求出四地所处的经度,然后找出位于西半球的地点即可。经计算可知,甲地位于120°E经线上,乙地正午的北京时间不确定,故乙地所在经度不确定,丙地所在经线为172.5°E,丁地所在经线为75°W,所以丙、丁两地一定位于西半球。
小题2:根据甲地的昼夜长短判断甲地位于赤道,而丙地出现昼长夜短,此时为12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判断南半球昼长夜短,丙地位于南半球,结合上题分析的两地的经度位置判读,甲位于丙地的西北方向。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抓住当地正午12时的北京时间可计算当地经度。12月时的昼夜长短状况可判读当地的纬度。本题还可考查四地的纬度高低判断设计试题。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北半球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高度的变化示意图(下图),回答下题。
当夏至日该地太阳高度为最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两数之差为47°
B.我国长城站(62°13′S,58°58′W)处于日落时分
C.我国黄河站(78°55′N,11°56′E)日影朝向西北
D.此后一个半月,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小于N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读图,该地位于北半球,所以M是冬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N是夏至日时最大值,但夏至日最大值与二分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说明该地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的中间,?约11°43′N。所以MN两数之差小于47°,A错。读图,根据图中二分日时,北京时间13点日出,计算出该地位于东1区,所以当该地夏至日正午12点时,即15°E为12点时,58058/W约为7点,不可能是日落,B错。黄河站位于北半球,11056/E地方时约为11点48分,所以太阳位于黄河站的东南方向,日影朝向西北,C对。夏至日后一个半月,可以直射N地,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可能等于N,所以D错。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中xY线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PQ为锋线,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区域位于
A.南半球
B.东半球
C.北半球
D.西半球
小题2:关于PQ锋面性质及雨区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冷锋,雨区位于PQ西北侧
B.为冷锋,雨区位于PQ东南侧
C.为暖锋,雨区位于PQ西北侧
D.为暖锋,雨区位于PQ东南侧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由于地形起伏的实际存在,线速度的大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地理纬度增加而减小;XY线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根据等值线特点:凸低为高,凸高为低;山脉地势高,同纬度自转线速度大,由此可判断在山脉处的等值线凸出的方向,自转线速度较小;根据线速度随地理纬度增加而减小,结合方向指向标,可知越往南自转线速度越小,进而得出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而无法判断东西半球,选择A项。
小题2: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低压槽中。在锋面气旋中,要判断冷锋和暖锋,需先判断出是冷气团还是暖气团主动移动。常规的方法是根据槽线处锋面的移动方向来判断:在虚线PQ出画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外向内,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在根据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规律(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该区域为南半球,可得出气团运动方向,该处气团运动是由高纬向低纬运动,由高纬向低纬的气团为冷气团,即南侧冷气团主动移动,为冷锋;根据锋面降水主要集中在冷气团一侧,PQ处的冷气团位于锋面的东南侧,由此可知雨区位于PQ东南侧;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时段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0≤H0<H1<H2<90°,根据图中信息判读,正确的是
A.该地可能位于北温带和北寒带
B.该时段直射点可能两次过赤道
C.该地该时段白昼先变短后变长
D.该地该时段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的余角。该地位于北半球,要分两种情况讨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或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在t0——t1时间段,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减小,说明直射点不断远离该地,若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直射点向南移,若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太阳直射点在该地以北远离该地向北移或在该地以南向南移;在t1——t2时间段,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说明直射点不断接近该地,若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直射点向北移,若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太阳直射点在该地以北向南移或在该地以南向北移。t1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减小转为增大,若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此时太阳应该是直射南回归线,若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此时太阳应该是直射北回归线。因为该地最小正午太阳高度H1>0,所以不可能位于北寒带;据上述分析,该时段内,太阳直射点有可能先向南移到南回归线再向北移(两种位置都有可能),也可能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到北回归线再向南移(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期间有可能两次过赤道,白昼可能先变短后变长也可能先变长后变短。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气的热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