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四幅昼夜温差示意图”,回答题:
1.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的原因是:2.冬季霜冻大多出现在晴朗的寒夜是因为:3.在上面四幅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B.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C.云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云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E.大气辐射强
F.大气逆辐射弱
G.地面辐射强
H.太阳辐射弱
I.A地区
G.B地区
C地区
D地区
参考答案:1. B
2. B
3.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夏天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主要是由于云层的反射作用强,故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不会太高。
2.由于晴天晚上云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应差,故晚上剧烈降温则容易出现霜冻。
3.白天晴天,云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晚上少云,则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应差,故气温低,故昼夜皆晴,昼夜温差最大。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和案例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大气的热力作用判断天气实例,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读全球能量盈余区与亏损区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40°N—40°S地区是能量盈余区,主要原因是2.关于全球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3.全球热量平衡主要依靠
①大气环流 ②生物循环 ③洋流 ④地壳物质循环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B.对流层的厚度较大
C.太阳辐射的时间较长
D.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E.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地区到高纬地区逐渐增大
F.各纬度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G.赤道地区热量收入最大,极地地区热量支出最大
H.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支出主要由于海水蒸发耗热
I.①②
G.①③
②③
③④
参考答案:1. A
2. D
3. B
本题解析:1.40°N—40°S地区,主要为中低纬度地区,中低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较大,获得的热量比支出的热量多,为能量盈余区。
2.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由于海水蒸发耗热。
3.大气环流与洋流使高低纬之间、海洋与陆地之间热量得到交换,促进了全球热量平衡。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的热量平衡和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从图示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课本关于海水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图为“北半球低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1.关于图示大气环流的过程,判断正确的是2.当③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
A.①易形成台风雨
B.②形成高空西风
C.③带来丰富降水
D.④形成东南信风
E.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F.东非高原的动物大规模向南迁移
G.全球从南向北白昼时间逐渐增长
H.我国华北地区多受沙尘天气影响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示为北半球低纬环流,故①处盛行上升气流,应为赤道附近,由于赤道附近没有地转偏向力作用,故①处不能形成台风,A错误;②处为低纬环流中高空的风,由于高空的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且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形成高空西风,B项正确;③处盛行下沉气流,故降水量少,C项错误;④处应为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应为东北信风,D项错误。
2.结合上题分析,③处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应形成副热带高压带,若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气压中心切断,说明大陆上应形成低压中心,故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则由于南亚夏季西南季风影响,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A错误;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北非的热带草原草木茂盛,故东非高原上的动物应大规模向北迁移,B项错误;由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全球越往北,昼越长,C项正确;我国华北地区的沙尘天气多发于冬春季节,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性大气环流。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全球三圈环流的分布和根据空气是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判断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是解题的关键,注意高空风向的特征、冬夏不同季节北半球的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分布的影响等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1.九州一帕劳海岭2.因板块挤压而引发的地震多位于图中的
A.位于亚欧板块上
B.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C.位于太平洋板块上
D.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界线
E.①②之间
F.②③之间
G.③④之间
H.④附近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依据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反映的是菲律宾及其以东的太平洋海底剖面地形图。因此图中的九州—帕劳海岭位于太平洋板块中。
2.④附近是海岭海岭是年轻的海底山脉其岩浆活动频繁,岩浆活动也会造成地震,但不是因为板块运动的结果③④、②③之间为较为广阔的洋盆并不位于板块交界地区,①②之间是坡度较大的地形区,而且马荣火山就位于该区域附近,②处更表现出海沟的特征属于典型的板块运动的消亡边界。
考点:本题考查板块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生可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本区位于中南半岛的东部海域,并结合板块划分的基本原则(以海岭、海沟为界),判断该海域为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故图中的海沟是板块边界。所以,九州一帕劳海岭位于太平洋板块。图中板块的挤压发生在板块的边界①②之间。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位于天山南麓的库车大峡谷,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这里岩层层理构造明显,呈波状弯曲,山体呈红褐色,当地人称为“克孜利亚”,意思为“红色山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构成库车大峡谷的岩石类型最可能的是2.该地区先后经历的地质作用可能是
A.侵入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喷出岩
E.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F.岩浆活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G.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H.变质作用、地壳上升、风化作用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材料中“岩层层理构造明显,呈波状弯曲”提供了答案信息, 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主要特征,呈波状弯曲进一步说明成层的特点,故C正确。
2.沉积岩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堆积物经过固结成岩而成,故先有沉积作用;沉积岩在形成时岩层一般是水平,现“呈波状弯曲”,说明因地壳运动受挤压而弯曲变形;大峡谷是地壳隆起流水侵蚀下切而成。故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河流地貌的发育。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