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读光照图,完成下题(12分):

(1)此时正值 ?(北半球节气),太阳直射点在 纬线上。自这一天后,太阳直射点将向 ? (南或北)方向移动。(6分)
(2)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由 ? 纬线向南北两侧降低。(2分)
(3)A点的夜长为 小时。(2分)
(4)D点在A 点的 方向。(2分)
参考答案:
(1)冬至日 南回归线 北 (6分)
(2)南回归线 (2分)
(3)20小时 (2分)
(4)东南方 (2分)
本题解析:
(1)读图,图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说明此时正值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自这一天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 。
(2)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正午太阳高度是从南回归线向两侧的高纬 、低纬递减。
(3)图示为昏线,与赤道交点是18点,根据等份关系,可以判断A点日落时间是14点。根据昼长计算公式,日落时间减去12时,再乘以2,便是昼长时间,可以算出A昼长是4小时,所以夜长结果是20小时。
(4)图中D点在A点的方向,可以选没纬线走,再沿着纬线走,两个方向合盐业,就是所在的方向。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小题1:请在图中标注太阳高度为0°,地方时为8点的点M。
小题2:M点大约再过_____________小时日落。
小题3:图示各点中,此时太阳高度大于0°的有____________,小于0°的有___________。
小题4:描述此日过后10天内,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位于晨线AB与D点所在经线的交点
小题2:8
小题3:DE? CG
小题4:逐渐变慢、最慢、变快
本题解析:
小题1:太阳高度为0°的地方位于晨昏线上,地方时为8:00位于D点所在经线上。
小题2:M点此刻正处于日出,根据M点所在纬度的昼弧长度计算,M点昼长为8小时,所以M大约再过8小时日落。
小题3: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所以图示各点中,此时太阳高度大于0°的有DE,小于0°的有CG。
小题4: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此后10天内,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逐渐变慢、最慢、变快。
点评:根据地球公转所处的位置不同,确定二分二至日,其中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表为2009年某日刊登的我国部分城市日出日落表,回答1-3题
城市
| 日出 时间
| 日落 时间
| 城市
| 日出 时间
| 日落 时间
|
北京
| 7︰18
| 16︰50
| 上海
| 6︰36
| 16︰51
|
哈尔滨
| 6︰54
| 15︰51
| 成都
| 7︰44
| 18︰02
|
西安
| 7︰33
| 17︰35
| 拉萨
| 8︰34
| 18︰56
|
1 此时北半球的节气可能是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2 依据图中的资料判断下列四个城市中纬度最低的是
A 西安? B 成都? C 上海? D 拉萨
3 通过计算得知,白天哈尔滨上午时间5小时6分比下午时间3小时51分长,拉萨上午时间3小时26分比下午6小时56分长。这是因为
A 哈尔滨纬度高,拉萨纬度低? B?哈尔滨海拔低,拉萨海拔高
C 晨昏线与经线斜交? D哈尔滨在120°E以东,拉萨在120°E以西
参考答案:
1.D
2.D
3.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非阴影部分表示昼半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比较甲、乙、S三地随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大小。(6分)
(2)比较该日乙、丙两地日出时间早晚(地方时)和昼长。(8分)
(3)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该日丙地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应当调节为________。(2分)
(4)该日南京竖直旗杆顶端日影轨迹是(4分)? ( )
参考答案:
(1)甲、乙角速度相等,线速度甲大于乙,S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2)日出时间:乙地8时,丙地6时,乙地比丙地晚2小时。昼长:乙地8小时,丙地12小时,丙地比乙地长4小时。
(3)23°26′ (4)A
本题解析:
(1)结合甲、乙、S三地的纬度差异以及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规律判断。
(2)地球上任一点所在纬线的昼弧长度决定了其昼长。根据乙、丙两地昼弧跨越的经度数可以计算出其昼长,进而可计算出日出时间,从而得出该题结论。
(3)由光照图可知,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丙地在赤道上,从而可得出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要使吸热面板获取的能量最多,需使太阳光线与吸热面板垂直,从而计算出吸热面板与水平面夹角的大小。
(4)夏至日南京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时日影最短,从而可知日影轨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下题。
1.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2.四地自北向南捧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
E.甲、乙、丙、丁
F.甲、丙、丁、乙
G.丁、乙、丙、甲
H.甲、丙、乙、丁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略该题组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年际变化与纬度之间的关系。
1.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太阳高度角变化较小,而且普遍比较大,甲地不仅变化幅度大,且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丙地太阳高度角最大可以达到90度,丁地则变化幅度偏大,因此答案为B。
2.根据第3题,再依据6月22日和12月22日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推断半球,入甲地肯定位于北半球,而且在北半球的中纬度,依据就是两点,第一,甲地的太阳高度在冬至和夏至这两天都大于0度而且小于60度;第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其余类推。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