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浓雾中水汽含量较大,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较强,到达近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造成能见度减低。
【小题2】雾是水汽在近地面的凝结现象。空气中的尘埃作为凝结核,是形成的原因之一;昼夜温差大,造成水汽易凝结。而深秋多晴朗天气,一方面扬尘较多,另一方面,大气中水汽含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较弱,昼夜温差大。故选D。
考点:常见天气现象。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10分)下图中左图表示正常年份南太平洋洋流分布图,左图上方框代表赤道太平洋上空热力环流圈,右图为某洋流等温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序号①②③代表的洋流中,水温分布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 ,在A线上加绘箭头表示该处气流运动方向。(4分)
(2)在大洋东部,如果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温暖海水沿大洋东岸向南流,并迫使原寒 流位置向西偏移,这种现象叫厄尔尼诺现象,试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图示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赤道附近大洋两岸的降水量将如何变化 。(6分)
参考答案:
(1)②(2分) 上升箭头即可。(2分)
(2)赤道附近大洋两岸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和原因分别是:大洋西岸降水会明显减少,因为这里的上升气流减弱,对流雨随之减少;大洋东岸降水量会明显增多,因为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加强,加上这里的气温升高,下沉气流减弱。(6分)
本题解析:
(1)等温线图中,温度自南向北增加,图中等温线为南半球,而等温线凸向值高的地方,故图中应为南半球寒流自南向北流经所致,而图中只有②与其一致。图中①②③所在区域为南太平洋,②所在附近气温低,故垂直方向气流以下沉为主,而A所在近地面气温高,故垂直方向上气流以上升为主。
(2)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寒流减弱,这样②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减弱,而A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减弱,这样会使大洋西岸降水明显减少,而大洋东岸降水会明显增加。
考点:洋流性质的判断及厄尔尼诺知识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A.温室效应
B.热力环流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风的形成
【小题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A.东亚季风
B.气压带、风带
C.海陆间水循环
D.热岛效应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上设计的实验来看,白天沙石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晚上相反,说明了沙石的热容量小,白天受热增温较水快,晚上的降温较水快,昼夜的温差大。水的热容量大,其状况正好与沙石相反。故选C。
【小题2】东亚季风的成因是有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夏季从副高西南部吹出的东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从蒙古高压吹出的西北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东南季风。而南亚季风的成因与信风带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从蒙古高压吹出的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西南季风。故选A。
考点:海陆热力差异,热力环流的形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城市与地理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