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20年最新版)(二)
A.19时20分40秒 B.20时39分20秒 C.20时3分56秒 D.19时56分4秒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如图所示,图中两条实线交点O地位于北半球某地,实线PL为纬线上的一段,OQ为经线上的一段,据此回答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地图。
小题2:若虚线PQL为O地标杆顶端某日日影轨迹,则判断该地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即昼夜等长。
小题2:根据图示OQ所在时间为0时或12时,故ABD都错误;Q点位于晨昏线的最高纬度。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表是我国某地正南朝向窗户正午时阳光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统计表,判断该时期(? )
时间 | 第一天 | 第二天 | 第三天 | 第四天 | 第五天 |
面积(m2) | 7 | 6.99 | 6.98 | 6.97 | 6.98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随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逐渐增大,阳光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不断减小,表中数据表明我国某地正南朝向窗户室内光照第四天面积达到最小,说明正午太阳高度角该日达到最大,由此判断该日是夏至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随四季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D地位于
A.南极点
B.南极圈上
C.南极圈内
D.南极圈外
小题2:当AB两条线相交时,两地
A.白昼等长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正午日影同向
D.季节相同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上图不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随四季的变化图,可知D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0°,即出现极夜现象,可判断D地位于南半球,D地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30°,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再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 H=90°-︱纬度差︱(所求地点的地理纬度与当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同减异加”,即30°=90-︱当地纬度-23°26′︱,(同在南半球),可算出D地所在的纬度为83°26′,即D地位于南极圈内,C项正确。
小题2:根据图示,横坐标代表的是时间,纵坐标代表的是正午太阳高度角,当AB两条线相交时,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B项正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根据上图可看出A地正午太阳直射点只有在6月22日达到最大值90°,由于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可判断A地位于北回归线上;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出现两次最大值90°,分别是3月21日和9月23日,可判断A地位于赤道上;根据图示结合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可判断当AB两条线相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回归线中间,B地昼长12时,A地不是12时,正午日影也不同向;A/C项错误;只有位于同一半球的两点季节才相同,AB两地不位于同一半球,季节不同,D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某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丁地的日出时刻是
A.6:00
B.18:00
C.10:30
D.9:00
小题2:四个地点中,纬度数值相同的是
A.甲、乙
B.甲、丙
C.甲、丁
D.乙、丙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丁地的昼长时间,6小时,计算出日出时间,即用12:00减去昼长的一半,等于9:00,所以D对。A、B、C错。
小题2:纬度数值相同,同在南半球或北半球,则昼夜长短相同。如分别在南、北半球,则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读图可以算出,甲地昼长18小时,夜长6小时。丁地昼长6小时,夜长18小时,所以甲、丁纬度数值相同,乙地昼长15小时,丙地昼长12时,所以C对。A、B、D错。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球运动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