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 高考地理试题《水的运动》试题特训(2020年最新版)(四) 
 A.目前人类对环节M施加影响最大 B.跨流域调水可以减少环节N水量的变化 C.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P和Q的水量 D.修建水库可以调节环节L的水量季节变化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是信息可以看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等各个圈层都有碳元素的存在。所以“B.地理环境中碳循环可跨越不同圈层界限”正确。
【小题2】地球上的水循环有大循环和小循环之分,图中显示的是大循环。图中的N环节叫水的蒸发环节,M是水的运输环节,Q是水的降水环节,L是水的径流环节。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在L环节。进行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主要影响。所以只有“D.修建水库可以调节环节L的水量季节变化”正确。
故选: B; D。
考点:地球上的物质循环和水循环。
点评:本题属于一道基础型题目,学生只要认真读图,就不难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 ]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2、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 ]
A.取水——保护水源地
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参考答案:1、B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某河段水位变化示意图。
小题1:该河段水位季节变化最大的年份是
A.1970年
B.1980年
C.1990年
D.2000年
小题2:2000年较1990年水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流域内
A.年降水量增大
B.上游围湖造田
C.水土流失加剧
D.植被覆盖增加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东南丘陵地区某平直河段的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河流的流向及滩田M处种植一季的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 )
A.自东北向西南、甜菜 
B.自东向西、油菜
C.自西向东、棉花   
D.自东南向西北、甘蔗
小题2: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枯水期该河段河水与两岸地下水关系的是(图中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潜水面等高线,直线实线为河流)?(?)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因北半球平直河段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水右偏,右岸侵蚀,左岸沉积,而图中的南岸为左岸,所以河流应自东向西,又因东南丘陵地区生产油菜。故选B。
小题2:河流的枯水期,地下水应补给河水,潜水水位高于河水,对比四幅图,B和D图河流自西向东流,不符合该河流,图C中等潜水位线低值弯曲,属于河流的洪水期,而A图中的等潜水位线向高值弯曲,所以河流的枯水期。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0分)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0月我国东部沿海形成秋季罕见的“双台风”效应,华东遭受了严重的风雨影响,使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告急,“城市雨涝”再次成为网络热议话题,下图是世界部分地区10月份某日某时刻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材料二 10月份浙江某地连续几天的气温变化情况 材料三 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1)此时马六甲海峡(A海峡)海水的流向是    。比较B.C两处的风力大小  ,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3个月后D处的盛行风向为  ,产生的原因是     。(8分)
(2)根据材料,判断“双台风”开始影响我省某地的时间并说明判断的依据。(6分)
(3)城市内涝与水循环的哪个环节关系最为密切,并据此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6分)
参考答案:
(1)东南流向西北    C处   C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西北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每空2分,共10分)
(2)时间:10月5日或6日   理由:①台风为低压系统,盛行上升气流,带来大量降水;②云量多,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③夜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气温高,昼夜温差小。④从图中可以判读5日(夜间)开始昼夜温差变小。(任答2点,其中②③点可合二为一点,即“云量多,昼夜温差小”也可得分)
(3)环节:下渗(2分,答径流给1分,答地表径流或地下径流不得分)
措施:①增加城市绿地;②增加透水砖(或增加透式路面);③改善城市排水系统(任答2点给4分,合理即可给分)
本题解析:
(1)读图,根据图中马六甲海峡等压线分布特征判断,空气由高压区垂直于等压线吹向低压区,在南半球部分向左偏,与东南信风一致,到北半球偏转成西南风,所以该地此时吹偏南风。马六甲海峡是西北-东南延伸的,所以海水从东南流向西北。
(2)读材料二图,从图中给出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情况分析,自10月5日或10月6日开始,白天最高气温相对较低,晚上最低气温相对之前的日期较高。昼夜温差开始变小。可能是台风开始影响到该地。带来大量降水,阴雨天,云量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高,昼夜温差小。因此分析从5日夜间或6日开始影响该地。
(3)城市建设最明显的是地面的硬化,直接影响到水循环的环节是下渗。降水下渗少,导致地表水量增加,排水系统不完善,形成内涝。所以要增加城市绿地,增加透水砖(或增加通透式路面),提高城市的地面下渗的能力。其次是要改善城市排水系统,提高排水能力。
考点:该题考查地转偏向力,常见天气系统,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大气运动》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