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试题特训(2020年最新版)(八)
A.甲地日出最早 B.乙地较丙地昼长夜短 C.丙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D.日落时分,太阳均位于西北方向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等压线特征可以判断出甲地盛行西北风A错误;丙地为一高压中心,垂直方向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气温日较差大B正确;图中四个锋面①和③为冷锋C错误;台湾岛东部沿海地区有一条冷锋面,所以台湾岛东部沿海为阴雨天气为主D错误;
【小题2】2014年1月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低昼越长,日出越早A正确;乙比丙纬度偏高,所以乙地比丙地日出晚昼较短B错;距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反之,越小,甲、乙、丙三地中乙地距离直射点最远,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C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D错误。
考点: 考查等压线的判读及地球运动的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A地比B地降水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年受C气流控制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年受B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年中,受气流C和30°N附近气压带交替控制的大陆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示季节,北半球的__________气压带会被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亚欧大陆形成__________(气压中心)。
参考答案:
(1)冬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南
(2)丰富 A地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运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的产生;而B地气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
(3)副热带高气压带。C气流较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
(4)全年温和湿润 全年高温少雨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5)副极地低 亚洲高压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等知识。准确判读图中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及图示季节是解题的关键。由图中赤道附近上升气流(或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可知该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读“2012年11月20日10时(北京时间)东亚部分地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回答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地均为偏西风
B.甲地风速大于乙地
C.甲地位于冷锋锋前,多阴雨天气
D.乙地位于暖锋锋后,天气炎热干燥
小题2:某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照多年统计资料发现,甲地降水量多集中在冬季,而乙地降水量却集中在夏季。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 )
①地形 ②盛行风 ③纬度 ④洋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出日本东部海域有一低压存在。甲、乙两地均位于低压中心西侧,受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的共同影响,甲、乙两地均盛行偏西风;甲地等压线不如乙地稠密,故乙地风速大于甲地;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冷锋后侧,受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干燥。
小题2:甲地位于日本海沿岸,乙地位于太平洋沿岸,两地降水量存在季节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不同季节盛行风产生的地形雨不同。冬季,甲地位于西北风的迎风坡,乙地位于西北风的背风坡;夏季,甲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乙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故甲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乙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所示为风带示意图,与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有关的是
A?B? C? D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北半球盛行西风(西南风)影响形成。正确答案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南亚冬季风的成因,是下列哪个因素影响的结果?
[? ]
A、亚欧大陆上形成低压
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东北信风的偏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