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环境与环境问题》试题巩固(2020年最新版)(六) 2020-08-01 05:43:09 
                            
           【大 中 小】
              小题2: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 
 1、单选题  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完成题。
  小题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A.广东、福建
 B.上海、天津
 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
 
 |  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
 C.第三产业发达
 D.煤炭消耗量大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小题1:点状统计图分析的关键是从图中的特殊点向横纵坐标做垂线,进而获得特殊点的具体含义,本题解答时可参照下图
 
  图中实线方框内的人均CO2排放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虚线方框内的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两者的交集就是本题的答案。
 小题2:山西和内蒙古的人均CO2排放量较高和两者作为我国的煤炭能源大省,消耗的煤炭量较大相关。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2排放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及形成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 28 分)下左图和又上图分别为莱茵河与湘江流域图。读图并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并简要说明湘江和莱茵河水文特征突出的差异性。(4分)
 (2)评价橘子洲“美橘”生长的气候条件。( 8 分)
 (3)判定甲区域的年降水量,并从影响降水的因素分析说明你的判定。( 6 分)
 (4)湘江航运价值仅及莱茵河的1/10 。有人提出将湘江建成为“东方莱茵河”的航运规模经济。对此你是否支持,并说明你的理由。( 10 分)
 
 
 参考答案:(1)湘江流量季节变化大、夏汛明显(2分),莱茵河流量季节变化小(2分)。
 (2)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有益橘树生长(2分);冬季月均温在0°C以上,利于橘树越冬(2分);热量充足,无霜期长,柑橘生长期长(2分);冬季寒潮南下,橘子洲易出现低温冻害天气(2分)。
 (3)降水量小于1400mm(2分)。因南面及东面的南岭等山脉的阻挡(2分),该区域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地带,因此降水量比四周少(2分)。
 (4)支持。水系发育好,流域面积广,可通航里程长(2分);无结冰期,全年可通航(2分);干流流量大,水位深,干支流适宜大、中、小型船舶航行(2分);水运运价低,通过洞庭湖连接长江航运,可通东达西,开发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2分);在河流开发中,除航运价值外,可获得综合效益(2分)。
 不支持。湘江为自然河道,流量季节变化大,不利航行(2分);若改造干支流,修筑大量人工运河,费用大(2分);没有形成河运网络,离出海口远,运输成本高(2分);区域内经济不如莱茵河发达,可供运输的货物量少,开发的经济意义不大(2分);河道开发将破坏自然生态(2分)。
 
 本题解析:(1)河流的水文特征,我们往往从河流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有无凌汛现象以及水能蕴藏量等分析,本题要求比较两条河流的水文特征的突出差异,我们要抓住两地的气候类型的差异展开,故通过气候类型差异的比较,可得出水文特征的差异性表现在:湘江流量季节变化大、夏汛明显,莱茵河流量季节变化小。
 (2)本题主要考查“美橘”的生长区位条件,既要分析有利条件,又要分析不利因素。从气候上展开:该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有益橘树生长;冬季月均温在0°C以上,利于橘树越冬;热量充足,无霜期长,柑橘生长期长;冬季寒潮南下,橘子洲易出现低温冻害天气。
 (3)根据等降水量线可以看出:该地降水量小于1400mm,主要是因为南面及东面的南岭等山脉的阻挡,该区域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地带,因此降水量比四周少。
 (4)本题属于一种开放型的试题,不管你是否支持这种观点,只要你说出合理的理由就可。
 支持。水系发育好,流域面积广,可通航里程长;无结冰期,全年可通航;干流流量大,水位深,干支流适宜大、中、小型船舶航行;水运运价低,通过洞庭湖连接长江航运,可通东达西,开发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河流开发中,除航运价值外,可获得综合效益。
 不支持。湘江为自然河道,流量季节变化大,不利航行;若改造干支流,修筑大量人工运河,费用大;没有形成河运网络,离出海口远,运输成本高;区域内经济不如莱茵河发达,可供运输的货物量少,开发的经济意义不大;河道开发将破坏自然生态。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环境问题中,不属于环境污染的是(?)A.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
 B.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
 C.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大气中
 D.黄土高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环境问题可分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和部分资源枯竭问题,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属于生态破坏问题。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环境问题的基本分类,并能结合具体的环境问题案例按其性质进行分类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酸雨及臭氧减少造成危害的共同点是(? )A.都不危害人体健康
 B.都会使土壤酸化
 C.都会对植被造成危害
 D.对建筑物都有腐蚀作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A项酸雨和臭氧减少都会危害人类健康;错误;BD项都是酸雨的危害;错误。故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世界部分国家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
 
 材料二:垃圾处理示意图| 国家 
 | 填埋(%) 
 | 堆肥(%) 
 | 焚烧(%) 
 | 回收(%) 
 |  | 美国 
 | 63 
 | 8 
 | 10 
 | 19 
 |  | 德国 
 | 46 
 | 2 
 | 36 
 | 16 
 |  | 中国 
 | 70 
 | 20 
 | 5 
 | 5 
 | 
 
  (1)根据材料一,比较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垃圾处理上的异同。??(3分)
 (2)评价图示反映的垃圾处理方式。?(4分)
 (3)提出解决我国城市垃圾问题的合理措施。?(3分)
 
 
 参考答案:(1)相同点:以填埋为主。(1分)
 不同点:中国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比重小,堆肥较多;(1分)
 美国等发达国家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较多,堆肥较少。(1分)
 (2)有利:垃圾填埋方法简单、节省投资。(1分)
 不利:填埋场占地面积大;(1分)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1分)垃圾发酵产生的甲烷气体存在火灾及爆炸的隐患。(1分)
 (3)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垃圾;分类处理,综合利用;发展技术,提高垃圾处理水平(提高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回收利用等水平);加强宣传,提高环保意识;(任答出3点,得3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垃圾处理上相同的是都以填埋为主,不同的是中国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比重小,堆肥较多;美国等发达国家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较多,堆肥较少。
 (2)此题是评价类试题,评价时要注意有利与不利的方面。图示反映的垃圾处理方式有利的是垃圾填埋方法简单、节省投资。不利的是填埋场占地面积大,存在严重的二次污——垃圾发酵产生的甲烷气体存在火灾及爆炸的隐患。
 (3)解决我国城市垃圾问题可以发展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垃圾;注意垃圾分类处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发展技术,提高垃圾处理水平(提高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回收利用等水平);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