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试题特训(2020年最新版)(六)
A.55°23′ B.70°58′ C.66°34′ D.63°46′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昼长时间12小时,所以纬度位于赤道上;北京时间18时日出,当地时间6时,所以经度是60?W。
小题2:6月22日,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是66°34′。选择C项。
小题3:赤道上一年有二次太阳直射的机会。所以符合的是A项。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1分)已知图甲中丙点地方时为0时,BC为晨线,且与赤道成66°34′夹角。图乙中S为南极点,据图和所学的地理知识,完成以下各题。
(1)0时所在的经线是自然日期分界线,其位置在地球表面并不是固定的,判断它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向东或向西),并说明理由。
(2)若图甲和图乙表示同一时刻,则图乙中此时日影朝正北的是(多选)? ( ?)
A.a
B.b
C.c
D.d
(3)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状况是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_。此时地球公转到_____(近、远)日点附近。
(4)与伦敦处于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占全球的_______(用分数表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参考答案:
小题1:向西(1分)
理由: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新的一天范围扩大,旧的一天范围缩小)。(1分)
小题2:BD(2分)
小题3:赤道至北极圈之间昼短夜长(1分)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现象(1分)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1分)近日点(1分)
小题4:5/6(1分)600W(1分)23.50S(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故0时经线自东向西移动。
小题2:根据甲图的晨昏线分布,丙点地方时为0时,即丙点位于夜半球的平分线,图示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晨昏线与赤道成66°34′夹角,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日影朝正北的,应为太阳在正南,即当地位于直射点以北的正午12时,或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子夜0时。结合丙点地方时为0时(120°E),故60°W为正午12时,故BD符合。
小题3:结合上题分析,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此时为北半球冬至日,地球公转接近近日点(1月初),而远日点为7月初。
小题4:根据120°E为0时,故全球处于新的一天的范围为120°E--180°(跨经度60°),伦敦位于旧的一天,范围为180°向东到120°E,跨经度300°,故占全球的5/6。太阳直射点的地理位置应包括经度和纬度,结合上题分析,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南回归线,23.5°S,太阳直射点的经线为12时所在经线,即0时经线对面的经线为60°W。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昼夜半球的分布及晨昏线与经线的位置关系,判断太阳直射点位置;掌握晨昏线图上时间问题的计算,利用太阳方位判断日影方向等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图,图中大圆表示太阳,小圆表示地球,箭头表示公转方向,数字表示二分二至点。回答22――25题
小题1:图中②点的日期是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小题2:关于地球公转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公转速度是均匀的
B.公转轨道为正圆形
C.公转周期为365天
D.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小题3:地球绕太阳公转过程中, 一月初,地球运行到:
A.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B.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C.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D.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小题4:图中①为北半球夏至日,③为冬至日,从①到③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
A.由快变慢
B.由慢变快
C.先变慢后变快
D.先变快后变慢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二分二至日太阳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根据图示:图中①为夏至日,②为春分日,③为冬至日,④为秋分日。春分日的日期在3月21日前后。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地球公转运动的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公转速度在近日点快,远日点慢,公转周期为365日6时9分10秒,为1恒星年;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3:一月初地球公转到近日点位置,公转的速度较快。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4: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从①到③日出从6月22日到12月22日,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边快。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昼半球和夜半球图”,阴影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之分;由于地球持续不停自转,
? 因此产生了_____________现象。
(2)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________,即____小时。
(3)昼半球和夜半球的________是晨昏线,晨昏线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照射光线_________,晨昏线上
? 太阳高度都是____。
(4)图中①、②、③三点
[? ]
? A、自转角速度大小排列②>③>①
? B、自转线速度相等
? C、自转角速度相等
? D、地方时相等
参考答案:(1)昼半球;夜半球;昼夜交替
(2)太阳日;24
(3)分界线;垂直;0
(4)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我国某市(34°N,117°E)长跑比赛于北京时间某日11:30鸣枪开赛,图1 为某运动员比赛中经过图2中某点时的即时素描图,当运动员到达该点时, 其身影指向左前方(正北)并大致与身高相等。据此完成题。
小题1:当运动员身影如图1所示时,运动员位于图2中的点为
A.④
B.③
C.②
D.①
小题2:此时比赛已进行约(?)
A.18分钟
B.3 0分钟
C.42分钟
D.5 4分钟
小题3:该运动会举办的日期可能是(?)
A. 3月8日前后? B. 5月8日前后?
C. 8月5日前后? D 11月5日前后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地位于(34°N,117°E)→北回归线以北;其身影向正北→为当地中午,太阳位于正南;图1中某运动员身影在其斜前方→说明在朝偏北方向(东北方向)跑,符合此条件的四地中只有④,图示时刻①身影位于其斜后,③?身影位于其正左侧,②身影位于其正右侧,本题选 A项。
小题2:当北京时间(120°E)为 11:30 时,该地(117°E)地方时为 11:18,而图示身影位于其正北,说明此时当地为正午,由此得出比赛已进行约 42 分钟。
小题3:“身影向正北并大致与身高相等”说明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45°,再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 45°90°-34°+δ或 45°90°-34°-δ得出太阳直射于 11°S,而太阳直射点移动的速率大约是一个月 8°,9 月 23 日直射赤道,一个半月后直射 11°S,所以该运动会举办的日期可能是 11 月 5日。?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了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综合分析,解答本题还需要学生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没有较强的地理功底,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本题组很难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生产活动与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