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下列四省中,广泛分布着以毛竹、杉木为主的速生用材林的是
A.山东
B.江西
C.湖南
D.海南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经济作物的分布。毛竹、杉木我国亚热带植物种类,在秦岭以南广泛种植。杉木是我国分布较广的用材树种,东至浙江、福建沿海山地及台湾山区,西至云南东部、四川盆地西缘及安宁河流域,南自广东中部和广西中南部,北至秦岭南麓、桐柏山、大别山。中国是毛竹的故乡,长江以南,生长着世界上85%的毛竹。它广泛分布于400~800米的丘陵、低山山麓地带,以长宁、江安、兴文等县最为集中,著名的蜀南竹海楠竹面积达6万余亩。所以本题选择BD选项。其实湖南也可以广泛种植。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读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A?,B?,C? ______________。
小题2:在图上补画出相应的箭头,图中反映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
小题3:写出陆地环境各要素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的几种循环:? ___? ___? ____? _____?。
小题4:假如C代表生物(植被),它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引起? _的变化并导致? _?的失调。相反,通过植树造林,可以调节? _,改善?,保持 ___?,促使生态环境的?。
小题5:该图反映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试分析各要素与整体的关系?
参考答案:
小题1:水文?气候?植被
小题2:画图略?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小题3: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
小题4:全球气候?整个生态系统?局部小气候?水文状况?水土?良性发展
小题5:陆地环境的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本题解析:该题以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学生对陆地环境的组成要素、陆地环境内部的物质循环类型、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影响自然环境形成的因素中,属于地带性因素的是
A.地形起伏
B.海陆分布
C.洋流
D.大气环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地带性因素是引起自然带成带状分布,并使自然带沿一定的方向有规律的更替。地形起伏、海陆分布和洋流因素只是使影响局部地区自然带的形成,并不是沿一定的方向有规律的更替,所以不是地带性因素;而大气环流使水分从沿海到内陆有规律的更替,进而形成的自然带也是有规律的更替。故选D
考点:地带性因素
点评:本题考查对地带性因素的判别,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理解地带性因素对地带性现象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著名绿色工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绿化工程最为广泛的树种是2.能够监测图中绿色工程植被生长状况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常绿硬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
E.GPS
F.GIS
G.RS
H.GIS和RS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地理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
1.直接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地区位于非洲北部,受地中海气候影响,故该地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RS指遥感技术主要是为了获取信息,并为其他信息系统提供数据;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GIS是主要是对数据的管理并提供对人类实际中有用的信息。监测地面事物是遥感的主要功能。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
A、生物
B、水分
C、大气
D、岩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