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水的运动》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20年最新版)(八)
2020-08-01 06:01:13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我国河流的枯水期一般出现在冬季,河水流量和水位变化都很小。该时期河流水量最稳定的补给来源是 ( )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湖泊水 D.高山冰雪融水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一般来说,最普遍,最稳定的补给类型就是地下水补给,一年四季均可补给河流,湖泊补给是有湖泊的地方才可以,大气降水,在我国主要是夏秋季节,高山冰雪融水主要在西北及青藏高原地区。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的补给形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河流的补给形式主要有雨水补给、积雪融水补给、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潜水补给。另外学生还需明确各种补给类型出现的地区,对应的河流类型。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0分)读“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处洋流名称为___ ___。(2分) (2)②③代表的洋流中,主要受东北信风吹拂而形成的是_ __。(2分) (3)④代表的洋流对沿岸气候有___ _作用。(2分) (4)分析A处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_______ _。
参考答案:(10分) (1)秘鲁寒流 (2分) (2)② (2分) (3)增温增湿 (2分) (4)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海水搅动,营养盐上泛,海洋表层浮游生物生长旺盛,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 (4分)
本题解析: (1)由图可知①位于南美西海岸,故应为秘鲁寒流。 (2)②为北太平洋中的北赤道暖流,受北半球东北信风影响形成,而③为北太平洋暖流受北半球中纬西风影响形成。 (3)⑩为东澳大利亚暖流,故对沿岸的影响是增温增湿。 (4)A为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其成因主要是寒暖流交汇,能把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 考点:洋流的名称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甲至图丁为一组景观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甲时期到图丁时期的变化过程(图甲时期到图丁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河流中游)。据此回答1~4题。 ?  1、依据图中信息,分析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示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反映了 [? ]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地理要素的孤立性 3、若图示地区河流的河床横向剖面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关于河流位置和河流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北半球,自北向南流②北半球,自南向北流③南半球,自南向北流④南半球,自北向南流?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河流冲积平原能为聚落布局提供多方面有利条件,其有利条件包括①提供生活用水②作为交通运输通道③提供肥沃的土壤④提供水能(水电) [?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1、D 2、B 3、D 4、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1.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2.水循环中的 A.a→f→h→g B.e→f→h→d C.c→a→b→d D.d→a→b→c E.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 F.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 G.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H.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海陆间水循环过程包括海洋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符合的是d→a→b→c。 2.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产生了流水的侵蚀作用,塑造着地表形态。a环节主要动力是夏季风;b环节要因具体情况分析;d环节为水汽的蒸发。正确的是C。 考点:主要考查了水循环。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水循环各环节。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22分)读甲、乙两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与b河比较,a河水文特征有何明显的不同?(6分) (2)结合两地区大气环流的特点,分别说明A、B两山脉对所在地区冬季气候的影响。(8分) (3)B山脉以北的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指出该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应采取哪些措施。(6分) (4)当城市D的人影为一年中最短时,北京的人影朝向?。(2分)
参考答案: (1)a河汛期在冬季;无结冰期;含沙量小(6分) (2)A所在地区冬季盛行西风(2分), A的走向为东西走向,有利于西风深入内陆,故该地区受海洋影响大(2分) B所在地区冬季盛行偏北风(西北风)(2分),B为东西走向,对偏北风(西北风)南下有阻挡作用,加大了南北温差(2分)? (3)完善交通设施; 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煤炭化工,延长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减轻环境污染(6分,任三点给满分) (4)东南(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