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1.高¥考^资@源*网下列关于图示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2.2003年秋季,乙、戊附近两条河流洪灾严重,高¥考^资@源*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3.有关图中丙山脉及其两侧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的土壤是由流水带来的
B.甲地区植树造林的水热条件优于乙地区
C.乙地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谷地
D.①地区比②地区更适合发展种植业
E.两条河流都属黄河中游的支流
F.当年秋雨偏多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风南高¥考^资@源*网下早、强度大
G.三门峡水库为缓解洪灾起了关键性作用
H.灾情严重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I.位于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
G.南侧平均气温低于0℃
北侧国土整治的重点是风沙危害
治理水土流失是南北两侧面临的共同问题
参考答案:1. C
2. D
3. D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图中省份为陕西省,陕西省的北部甲位于黄土高原,是风吹来的高原;乙地区纬度低,水热条件更好;乙地区为渭河谷地,是地壳断裂下沉形成的,所以C选项正确;①地是高原,②地为山地,所以①地更适合发展种植业。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图中乙为渭河属于黄河水系,戊为汉江,属于长江水系;三门峡位于乙河下游地区,不能对乙河流量进行调节;灾情严重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植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加重,河床增高,洪涝灾害的灾害加重。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图中山脉为秦岭,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南方地区平均气温高于0℃;北侧国土整治的重点是水土流失。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读我国东南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1)M、N是武夷山甲、乙两坡面冬季不同海拔高度的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表示甲坡的是____________曲线。夏季甲、乙两坡面海拔400m—800m处气温较低的是____________,简述该坡面气温低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简述赣江上游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对鄱阳湖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台湾西部布袋盐场晒盐的有利区位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泉州、漳州和厦门被称为“闽南金三角”,分析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优越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N;乙;乙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阴雨天气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故气温较甲坡低
(2)水土流失导致河湖淤塞,调蓄功能减弱;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3)台湾西部有平坦开阔的海滩;地处背风坡,降
水较少,晴天多,有利于海水蒸发。
(4)气候优越,水热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和城市密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或产品易进入港、台地区和国际市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至此我国共有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喀什六个经济特区。喀什经济特区地处亚欧大陆中心,边境线长达982公里,有多个国家与之接壤。
材料二:我国六大经济特区分布图。
材料三:新疆南部地区主要城市及水系分布图
材料四:M古城遗址附近古河床沉积物剖面图。
(1)喀什经济特区同其他经济特区相比,在地理位置上最大的不同点是____;近年来,喀什经济特区边境贸易发展迅速,其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疆南部地区水系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因素是____。简述当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古河床沉积物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可以推测M古城地区河流径流量最大的时期是______(填序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南疆地区发展绿洲农业的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深居内陆;边境线长(邻国多)
(2)从四周流向中心(或向心状水系);地形;水文特征:水量较少、汛期较短且集中夏季、冬季有结冰现象、多为季节性河流等
(3)②时期;理由:②时期沉积颗粒物大,说明当时河流流量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较大。
(4)有利条件是灌溉水源充足,昼夜温差大,光照强;不利条件是气候干旱少雨,土地荒漠化严重(多沙尘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①湖面低于海平面?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④含盐量降低2.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E.过度引水灌溉
F.过度放牧
G.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H.气候变干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图中湖面海拔高度等值线为负值,说明湖面低于海平面,湖泊对地区的环境有调节作用,湖面一万年来面积不断缩小,说明调节能力减弱。所以A对。从图中等值线的分布看,北岸等值线稀疏,南岸等值线密集,说明古湖盆地势北缓南陡,②错。湖泊面积缩小,是水分蒸发掉了,盐分并没有减少,所以含盐量会增大,④错。所以B、C、D错。
2.人类文明史才几千年,艾丁湖一万多年来的变迁,由于时间跨度大,所以应从自然原因方面分析,湖泊面积逐渐缩小,应为气候变暖,蒸发较多造成。所以选择D正确,原始社会或更早的以前,人类还没有农业生产活动,A、B错。当地盆地地形没有太大的改变,湖区汇水面积并未减小,C错。
考点:等值线图,区域生态环境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某校兴趣小组查阅资料时发现,在甲图中M处有一瀑布,此瀑布“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
(1)试分析该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及原因。(4分)
(2)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影响图甲中≥10℃的年等积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太原和石家庄两地≥10℃积温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
(3)结合图乙,说明图示省区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6分)
参考答案:
(1)夏季。该瀑布位于黄河的中游,夏季是黄河的汛期,水量大。(4分)
(2)地形。太原位于地势较高的黄土高原,气温较低(或石家庄位于地势较低的华北平原,气温较高)(4分)
(3)矿产资源(或煤、铁、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动力供应充足;交通便利;劳动力价格、土地租金低;距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近,市场广阔;工业基础好等。(6分)
本题解析:第(1)题 根据图中的M所在的位置可知,这是黄河的壶口瀑布,再结合其气候特征及黄河的水源补给可以判定壶口瀑布出现“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的时间一般是在夏季,因为夏季是黄河的汛期,水量大
第(2)题从图中3500的积温线的走向不难看出在华北平原基本与纬线平行,中段基本与太行山的走向一致;在太原以南的黄土高原地区,凸向高值的南部地区,在汾河河谷地带又凸向低值的北部地区,由此可以得出影响其走向的主要因素应该是地形。第(3)题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是原料、能源、动力、交通、土地、市场及其工农业基础等方面的内容
点评:本题主要涉及到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等值的走向特点及其成因、工业区位分析,考查知识较多,试题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