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冷锋、暖锋的共同特点是
A.冷气团在锋面以上
B.过境后天气转晴
C.过境后气压升高
D.过境后温度上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冷锋和暖锋图示中,冷气团密度大,总分布于锋面以下,A错误;冷锋、暖锋过境后,天气都转晴,B正确;暖锋过境后气压降低,C错误;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锋面系统。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锋面的基本特征和冷锋、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特征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点的落实。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的地区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1.湿润系数可能指2.分析材料中内容,题中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
①环境污染?
②土地退化过程?
③土壤退化过程
④荒漠化过程
⑤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A.降水量
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
C.蒸发量
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E.①②③
F.②③④
G.③④⑤
H.②④⑤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1.根据图中数值的大小和变化趋势,我国东部地区湿润系数大,西北地区湿润系数小。我国越往西北地区降水量越来越少,而根据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判断,湿润系数不是指降水量,而应该是指降水量和蒸发量的之比。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根据题目叙述: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所以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生态系统退化过程,更属于土地退化。由此我们可以选择②⑤。再根据荒漠化过程过程也是指土地的退化过程,所以④也正确。所以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完成题。
1.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2.近年来,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①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 ②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
③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 ④防治湿地退化 ⑤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E.①②③
F.①③④
G.②④⑤
H.③④⑤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1.根据图中降水量的特征可以判断白天降水量小,夜间降水量大。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山谷地带白天吹谷风,山谷气流上升,中间气流下沉(夏季白天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夜间吹山风,谷地中央气候上升,(夜间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成雨。所以选C项。由于学生不易将考点迁移到热力环流方面,尤其是山谷风的分析方面,因此不易得出正确答案,从而提高了难度。
2.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部分景点相对分散,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有助于提高景点的集群状况;利用河滩涂低地布局文化建筑,一旦发生洪水,会造成文化建筑的损毁,故②不合题意;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有助于景区景点的保护,防止超过该景区的环境承载力,造成旅游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甚至景物的损毁。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位于河谷地区,湿地保护尤为重要,防治湿地退化势在必行。但拉萨文化生态保护区如果吸引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会造成该地文化特色的改变和破坏,影响旅游者的游览欲望,所以⑤不合题意。综合考虑措施①③④较合理,B项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热力环流、旅游景区的规划和旅游与环境。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典型的地区是
A.华东地区
B.中南地区
C.西南地区
D.西北地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气压带和风带,只存在于北半球的是
A.盛行西风带
B.东北信风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气压带和风带南北对称分布,南北半球共有的为盛行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带,南半球为东南信风带。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