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试题巩固(2020年最新版)(二)
2020-08-01 06:20:37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图是2009年12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这条曲折“摇摆”在贵州省晴隆县山地的公路被称作 “二十四道拐”。据此回答题。
 小题1:山区变通运输线首选公路,是因为?(?) A.公路运输速度快 B.公路建造难度较小 C.公路运输量大 D.公路运输价格低
| 小题2:图地貌景观最可能位于贵州省的是?(?)
参考答案:小题1:B小题1: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我国下列地区中河流属于两洋水系、气候可受两类夏季风影响的地区是 A.黄河中下游 B.长江中下游 C.西南地区 D.东北地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我国西南地区的部分河流向东注入太平洋,但西部的雅鲁藏布江和怒江等河流注入印度洋。且西南地区既受东南季风影响也受西南季风影响。而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地区的河流都注入太平洋,只受东南季风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的区域河流和季风气候影响的差异,注意不同地区的比较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在技术创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公司间的竞争,不仅是技术创新水平的竞争,也是经济管理水平的竞争。以下是某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产品研发及小批量生产阶段;第二阶段,根据市场需要进行改进,并开始大规模的批量生产阶段;第三阶段,产品生产进入标准化时期,企业在全球寻找最佳布局及大规模营销。 以上观点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三个阶段如图7所示:
 (1)在产品研发与生产、销售的不同阶段,其生产布局条件不断发生变化。在Ⅰ阶段,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1分)Ⅱ阶段,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和市场;Ⅲ阶段,企业会发生产业转移,方向是?。(1分) (2)图中B代表?国家或地区(发达或发展中),判定的理由是? ?(4分) (3)产业转移对移入地有哪些影响?(至少答2点,共4分)
参考答案: (1)知识和人才,(1分)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1分) (2)发展中(2分) 其产品的生产水平低于消费水平,说明其产品的研发能力较弱。(2分) (3)移入地承接产业转移,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移入地与移出地的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使移入地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实力发展适合自身的产业;产业移入可能加剧本地区的环境污染;产业移入增加本地区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任答2点,每点2分)
本题解析: 第(1)题,有题可知:第一阶段为新产品研发及小批量生产阶段,故在Ⅰ阶段,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知识和人才;第二阶段,根据市场需要进行改进,并开始大规模的批量生产阶段,故Ⅱ阶段,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和市场;第三阶段,产品生产进入标准化时期,企业在全球寻找最佳布局及大规模营销,故Ⅲ阶段,企业产业转移的方向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第(2)题,由B图阴影部分位置可知,图中消费水平高于生产水平,产品的研发能力较弱,故图中B代表市场潜力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第(3)题,产业转移对移入地的影响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点评:本题难易适中,涉及的具体考点有在产品研发与生产、销售的不同阶段,其生产布局条的影响因素、国家间的产业转移、产业转移的影响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图7的判读,这也充分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对所学地理知识的调运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关于东部季风区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一定的优势 B.内部具有明显的连续性 C.区域界线明确 D.其与西北内陆地区相互联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的特征。东部季风区是相当非季风区而言的,属于自然区域的分界,两者的界线是模糊的。C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多选题 下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一城市人口比重 B、②一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C、③一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D、④一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2、图示曲线反映了 [? ]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参考答案:1、CD 2、B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