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水的运动》高频试题巩固(2020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河谷地带0点、4点、20点降雨多,主要集中在夜间;山顶10点到16点降水多,主要集中在白天;山顶的日降水量变化更大,且降水总量更多。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面两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甲河流域为地中海气候,主要补给形式为大气降水,因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所以出现最大汛期的季节是冬季。故选B。
【小题2】右图中甲河两岸地下潜水位比河面水位低,应是河水补给地下水,河流进入汛期,当地为多雨季节,因该河流域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此时为北半球夏季。该季节北印度洋海水呈顺时针流动,巴西高原草木枯黄,塔里木河正值汛期,澳大利亚小麦收割在夏季。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补给、地球运动的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为“自然界碳、水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各题。
【小题1】该图可以说明
A.自然界的碳循环只能在有机界进行
B.地理环境中碳循环可跨越不同圈层界限
C.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独立而存在
D.人类目前还不能影响自然界的碳循环
【小题2】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类对环节M施加影响最大
B.跨流域调水可以减少环节N水量的变化
C.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P和Q的水量
D.修建水库可以调节环节L的水量季节变化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是信息可以看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等各个圈层都有碳元素的存在。所以“B.地理环境中碳循环可跨越不同圈层界限”正确。
【小题2】地球上的水循环有大循环和小循环之分,图中显示的是大循环。图中的N环节叫水的蒸发环节,M是水的运输环节,Q是水的降水环节,L是水的径流环节。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在L环节。进行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主要影响。所以只有“D.修建水库可以调节环节L的水量季节变化”正确。
故选: B; D。
考点:地球上的物质循环和水循环。
点评:本题属于一道基础型题目,学生只要认真读图,就不难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某海域表层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海域位于( )
A.南半球低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
B.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
C.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
D.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大陆东岸
【小题2】流经该海域的洋流可能是
A.巴西暖流
B.加利福尼亚寒流
C.加那利寒流
D.秘鲁寒流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气温变化规律,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图示区赤道应在上方,该海域位于南半球,B、D错。该海域水温较高,应在低纬度。根据等温线凸出方向,有寒流经过,应在大陆西岸,A对,C错。
【小题2】根据等温线凸出方向,由水温低的凸出水温高的,说明有寒流经过,A错。洋流方向是由南向北流,D对。加利福尼亚寒流,加那利寒流是由北向南流,B、C错。
考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性质。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读“世界洋流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以寒暖流区分:AC和BD为_______,CE为_______________。
(2)如该图代表太平洋,以下字母代表洋流的名称:CE为________,BD为________,AC为________,AC和CE交汇处为著名的________渔场,FH附近为________渔场。
(3)如该图所示为大西洋的洋流,GI为________,CE为________,CE和AC交汇处为著名的________渔场。
参考答案:
(1)寒流 暖流
(2)日本暖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 千岛寒流 北海道 秘鲁
(3)巴西暖流 墨西哥湾暖流 纽芬兰
本题解析:
(1)AC位于高纬度,在极地东风带影响下,由高纬度向较低纬度流动,为寒流;BD位于中低纬度大洋东部,其形成原因是中纬度洋流在盛行西风影响下向东流,受陆地阻挡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南流,为寒流;CE位于中低纬度大洋西部,是东北信风带影响下的北赤道暖流受陆地阻挡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北流所形成的,为暖流。
(2)根据世界洋流分布可知,CE为日本暖流、BD为加利福尼亚寒流、AC为千岛寒流,AC和CE交汇处形成北海道渔场。FH为秘鲁寒流,此处在东南信风带影响下形成上升流,致使大洋底部营养盐类上泛到表层,成为浮游生物饵料,鱼类丰富,形成秘鲁渔场。
(3)根据世界洋流分布可知,GI为巴西暖流、CE为墨西哥湾暖流,CE和AC交汇处形成著名的纽芬兰渔场。
考点:洋流分布模式图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人口增长与人口.. | |